中国人大网讯 2008年8月2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刘荣喜说,昨天听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以后,感触很深。2004年中央发出1号文件,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加大惠农政策,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比2006年增加了553元,从农民收入增长的绝对额来看,是历史最大的一年,实际增幅与上年相比增长了9.5%,这是自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这些充分说明了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在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方面工作的成效。
他说,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扩大,农民增收的困难进一步加剧。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离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还有差距,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他提出,应关注农民稳定增收的几个问题:第一,农资市场价格上涨,对农业合理补贴形成冲击,造成农业增产不增收。例如,有的地区的化肥和农资价格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涨,涨幅分别为62.5%、57.14%,对当前的粮食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按照40公斤的尿素计算,与去年同期相比,每亩增加了132元,成本为49%。
第二,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不畅。农业经营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有限,不能形成有效的固定资产。
第三,从农民自身来看,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观念、商品观念、知识经济观念、法律观念和协作观念都比较淡薄,同时由于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适应能力不强,对生产资源投入不强,在生产中对新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运用不多。农民教育体制不健全。乡镇企业正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在质量上发生巨大的变化。农民致富之路已越来越窄,农民收入的增长必然受到影响。
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
第一,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落实,依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丰富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构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现代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要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使农业达到拓宽和延伸,使农业科学合理地发展。实现城乡农业有序、合理流动。
第二,要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包括参与意识和经营意识,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增长收益,推进农民的科学意识,增强发展科技致富能力,减少成本,着力培养建设新农村的队伍。在农业生产和劳动方面,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制度,拓宽农民增收路径,在现行制度下推进农民增收制度的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完善城乡一致化的社会体系,积极创造条件,使农村社保与城镇社保体系逐步结合。同时要加大制度建设和结构建设,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