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11届常委会第4次会议>>相关专题>>国务院有关报告

周声涛:提高组织化程度 鼓励农民进入流通加工领域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9-1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大网讯 200882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周声涛审议时说,听了孙政才部长关于农民稳定增收的报告,我表示同意。这几年农民的收入是在稳步增长的,农民收入的增长连续四年超过了6%,达到了4140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应当说来之不易。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形势很严峻。这固然跟中国农村人口众多有很大关系,但也需要换一种思维来研究。

  他说,孙政才部长在报告里讲到了今后增加农民收入的八条措施,我认为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三条,第一条是增加农民工的劳务收入,第二条是国家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补贴力度,第三条是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这三条构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的支柱。

  他认为,现在需要换一种思路来研究问题,第一,农产品的价格应该适度提高。从粮食来说,国际国内差距不小。不久前韩国农业协会主席专门来中国,他讲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就是希望中国不要让中国农民生产的大米销到韩国去,因为韩国的大米已经卖到了15元一斤,如果中国的大米卖到韩国去,韩国的农民就要破产了。不久前我还看到一条消息,山东农民卖60斤茄子买不来一个打火机。现在原材料的涨价没有控制,生产成本涨价,但是另一方面紧控粮食价格。农民收入很重要的一块是要让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如果这条做不到的话,农民稳定增收就达不到。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总是有限度的。我知道中央对这件事很关注,因为这涉及到13亿人民的吃饭问题。

  第二,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民进入农产品流通加工领域。农民只是卖粮食、卖初级产品很难增收。农业要搞产业化,产业化的关键是龙头企业,这是正确的。农业产业化就是一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前几年邓小平同志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加之农村资金、技术的限制,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是城市工商资本办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农民虽然从订单农业中得到了好处,但是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的大头还是工商资本拿去了。前几天我到超市去买水果,两个桃子近20块钱,大兴农民地边卖桃子多少元一斤?农产品加工的食品和农产品价格反差太大,农民低价卖农产品,他们还要买高价的食品回去,这对农民也不公道。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阶段,应该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到农产品的加工、流通领域,让农民真正得到农产品流通加工环节增值的好处。我知道这又是一个很敏感的思路,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靠财政转移支付增加收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国家财政的增长是有限的,今年1-7月增长了30.5%,明年还能不能增长30.5%?单纯靠财政转移支付是有限度的。

  第三,对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搞农产品流通、加工的,国家要给予适当的扶持。国家的扶持变成股份量化到农民头上,这样农民不仅以农产品交易获利,也可以以国家补助得到的股份进行分红。即增加农民收入,又密切了农民和企业的关系。这个思路也应该认真考虑。我认为,如果不从思路上有所突破,措施上有几个突破,就难以解决农民稳定持续收增问题。孙部长的报告一是代表国务院的,不能光讲生产,还要讲流通,生产促进流通但流通反过来也促进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农民增收的问题应该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去观察,去采取措施。

  第四,眼下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今年棉农的收入。目前纺织企业由于全球经济放缓、需求下降、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等各种原因,有70%的企业处于限产状况,1/3的小型企业停产,纺织企业购棉愿望受限。新棉上市在即,今年棉花总的产量大概与2007年度持平,产量可能达到760万吨左中。加工企业从棉农手上收购棉花,去年全国平均粮棉价格是3.01元左/斤,新棉开秤的地方,四级籽棉价格每斤2.7元至2.8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涨价,棉花每亩生产成本大致比去年增加140块钱左右。棉花的收购价格上不去,比较效益下降,那么棉农明年就不会再种棉花了。这件事我认为应尽早研究,不要再走猪肉涨价的老路。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宏观调控也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好,要有新的思路和措施解决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问题。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08年9月18日
责任编辑: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