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11届常委会第3次会议>>相关专题>>国务院专项报告

朱永新:拯救灾区民族文化关注灾后高校重建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9-11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大网讯 6月24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朱永新委员审议时说,我完全同意回良玉副总理的报告和预算调整方案。

    提三个建议。

    第一,应该关注灾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最近我们民进中央会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门到四川北川县城去,感受很深。这次地震对于羌族这个民族来说可以说是毁灭性的。羌族是我们国家56个民族之一,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有3000多年的历史。北川也是国家唯一的羌族少数民族自治县。这次的地震,羌族大概十分之一的人遇难,而且羌族的文化名人这一天正好在文化馆开诗会,40多名当地的文化名人,几乎全部遇难。所以,对于羌族这个民族来说,这次地震完全是毁灭性的,我国的56个民族就面临着是不是要少一个少数民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羌族是云朵上的民族,有很多独特的文化,这个民族是认为万物有灵的,每个人都祭山,每座山都是有名字的山神,羌舞和羌族服饰都是非常灿烂的。民族生活在文化里,文化是民族的真正生命。这次地震以后,北川县城要搬迁,那么这个民族的文化怎么样保存下去,怎么传承下去,任务非常艰巨,这次地震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警示。现在民进中央会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做了几件事情,第一件就是做羌族文化保护,把关于羌族文化所有的资料全面收集梳理,准备出一套《羌族文化集成》,第二件事是给羌族的孩子编一本《羌族文化读本》,让羌族的后代能够认同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有一种文化的认同感。这两件工作我们已经启动。另外我们准备在传承人的保护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地震里很多传承人走了,重要的文化传承人走了几个,但是还有一些少数幸存下来的人,衣食无着,怎么样保护他们,怎么样给他们比较好的生活保障,然后从事羌族文化的传承,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从这次灾难的教训中,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继承、传递的工作,尤其是对于集聚地相对集中、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文化抢救刻不容缓。

    第二,应该关注灾后高校的重建问题。这次到四川去,当地群众跟我反映,现在中小学的重建大家都很重视,已经全部纳入计划,包括对口县的支持,但是高校相对是一个真空。这次地震中,实际上高校受害也是很严重,阿坝师专等17所高校受灾非常严重。虽然死伤的人不多,遇难的师生共100多人,但是整个高校2400万平方米的校舍里,有1000万平方米校舍受损,占整个校舍面积的42%,倒塌了7万平方,占0.3%,不能够使用的85万平米,占3.5%,需要加固有910万平方,占38%,教学仪器损毁的7万台件,图书损毁40万册。高校大都是省教育厅管,县里不管高校,它只负责中学和小学的建设;对口省支持时主要关注中小学的重建,教育部在重建过程中也重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这块,所以现在高校相对来说是一个真空,不够重视。高校稳定对维护社会稳定关系重大。9月1号就要开学了,我们希望教育部或者有关行政部门能采取一对一帮扶,部属高校一帮一地支持,保证灾区高校能够正常开学。

    第三,关于学校建设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但是我们到灾区后了解到,实际上灾区很多老百姓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很多人还有一些相对过激的行为。这个事情要有一个说法,尽快加强安抚与引导,防止矛盾激化。纪委、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已经介入了,对不法建筑商,对于豆腐渣工程要尽快查处惩治,要安抚民心。同时更重要的是,尽快建立学校建筑的年检制度。美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对于学校的建筑每年都有年检制度,有指标要求,年检人都要负责任。由于在“普九”过程中经费严重不足,我们很多学校实际上是豆腐渣工程,如果全面的查一下,不仅仅是这次大地震,全国特别是西部农村,不少学校是危房,所以应该尽快对全国学校进行全面普查。普查很重要,今天是地震,明天也许是洪水,后天也许是台风。这次广西洪水就有一个学校冲掉了。所以我们要在大地震中汲取教训,尽快在今年暑期对全国学校进行一次普遍的年检,由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系统排查学校的危房。去年教育经费增加500亿,有相当一部分是给职业教育的学生补贴,其实对有些条件相对好的学生不一定要给补贴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这些钱用来修学校危房。目前,教育经费的一个使用重点应该是解决学校的危房问题。

  来源: 中国人大网2008年9月8日
责任编辑: 刘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