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讯 2008年6月24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贾福清说,回良玉副总理的报告多次提到电力系统的受灾情况和救灾工作,我听了非常感动。这个报告充分体现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取得的巨大胜利,体现了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巨大凝聚力,体现了改革开放30年国家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这次抗震救灾创造了救灾史上的奇迹,恢复重建积极主动、井然有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英明领导的结果。
他说,这次大地震给我们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的损失都是巨大的,要想办法提高地震预测能力,要尽可能早作出预报,尽可能地做一些预防,减少损失。
第一,要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准确预报地震,虽然这是世界性难题,也许几代人就赶上一次地震,很难长期坚持下去,但像我们人口这么稠密的国家,地震造成的损失会给国家造成多大的压力。抗震救灾不是应付性的工作,要做好预报。昨天,我们参观了地震中心,地震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地震监测台网,增加台网密度,要依法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确保各类地震台网正常运行,建立健全地震资料积累传输的体制机制。要加强研究投入、研究力度,积极开展国际间关于地震科学的研究交流与合作,在这方面希望有一个突破、提高,达到能够预报地震。
第二,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增强全民防震意识。各级领导要带头宣传讲解,这是一件大事。这次地震灾害,有些本来不应该发生伤亡的,有些人是从楼上跳下来造成伤亡,这是出于逃生的本能,不是头脑指挥行动。
第三,做好地震区位图的测绘工作。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抓好地震预防的依据是对地震易发地区有科学的分析。比如电网搞防雷,哪些地方雷害多,我们根据这个搞设防标准。哪些地区属于地震多发区,对于这个地区,要有针对性的设防,因为如果没有一种技术性的东西做指导,全面防范投入过大,难以承受。这和电网一样,哪个杆倒了都影响供电,但是我们要把风口的杆和容易滑坡地区的杆修得更坚固,即重点投入,而不是普遍投入。这样更经济、易实施。所以要有这样一个分析,指导全国的设防建设。
第四,提高全国的地震设防标准,结合地震区位图,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类建筑物的设防标准。同时,注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地震综合防御,涉及国土利用、城乡建设等规划和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等项目的决策时,应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构造环境,包括处在区位图上的位置,使规划和项目论证决策更具科学性。在相关地震活动地带,不符合设防标准的,该停的要停,该加强的要加强,该异地重建要异地重建。在农村推广房屋抗震设计和建设的研究成果,尽量把事后救灾变为事前预防,减少损失。
第五,抓好预防地震灾害的应急建设。这次抗震救灾,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以及企业社会各界迅速响应、积极主动,谱写了一曲全民紧急动员的抗震救灾壮歌,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今后要更加完善应急体制建设,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救援生命为先,有组织有纪律的救灾抢险。
第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这个投入也比较大。这次常委会要讨论调整增设灾后重建资金700多亿,要把这些资金用好,要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加强对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入,对受灾设施继续深入详查,做好规划,确保灾后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推进,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