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讯 2008年6月24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兴凯审议时说,非常赞成回良玉副总理的报告。报告描述震情、灾情真实;讲述抗震救灾工作感人至深、令人震撼、气壮山河;说明恢复重建计划重点突出,振奋人心。
他说,这次大地震,全国人民都作出了及时快速的反应,温总理在震后直飞灾区现场,坐镇指挥,胡锦涛总书记及时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全面部署。我们的军队地面探险、侦查小分队以及各类救援人员快速投入灾区,各类救灾物资快速筹集,源源不断运往灾区,国内的公民、政府和企业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国外的企业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华民族面对这场巨大的灾害,表现出了空前的勇敢、团结、坚强和朴实。
他说,这次大地震对我们的应急救援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验,实践证明,面对巨大的灾难,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员物资快速进入,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应急救援体系正按照中国国情快速形成,应急救援机制畅通,特别是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以来,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正趋于完善,社会救助、社会救援等应急保障能力正不断加强。
张兴凯委员介绍说,我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据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的统计,在近300年来,死亡10万人以上的自然灾害共发生了50起,这50起中有26起发生在我国,占52%,这50起一共死了1.51亿人,其中我国死亡了1.03亿人,占68.2%。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还不能预测像地震这样的灾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要避免重大的安全事故还是十分困难的。
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总结这次抗震救灾中,在应急救援机制体制反应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是用很多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二是开展针对性的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施救设备的水平,提高国家的减灾防灾能力,提高应急救援的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