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11届常委会第3次会议>>相关专题>>国务院专项报告

修订地震烈度区划图 指导灾后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8-2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大网讯 2008624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唐天标审议时说,这次地震灾情非常严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工作部署及时得力,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得到了人民群众和国际舆论的广为称赞。

  他总结这次抗震救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反应迅速,决策果断,亲临一线指挥。二是以人为本,珍惜人的生命。三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全国之力救灾。四是开放救灾、透明救灾,赢得了国际社会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同情与支援。五是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勇于承担最困难、最危险、最艰难的任务,成为抗震救灾的突击力量。这次虽然不是打仗,但是近似打仗,是一场大规模联合作战式的非战争军事行动,部队受到了近似实战的锻炼和检验,为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

  唐天标委员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对我国地震多发区的地质地理条件进行评估,根据汶川大地震的情况和历史上地震破坏的情况,尽快修订我国的地震烈度区划图,作为这些地区基础建设的指导依据,制定出建筑物的抗震标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特别是要建好学校和医院,一定要使这些地方成为发生地震时最安全的场所。对学校建筑物的质量要进行检查,该加固的加固,该重建的重建。

  第二,要认真总结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好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法中有些内容必须要写,比如要把防震减灾纳入国民教育的内容,并进行演练;要在地震多发区建设专业或业余的救援队伍,配发救援装备,进行相应训练,做到一有灾情就及时出动;要进一步加强完善抗震救灾应急机制,灾时负责指挥救灾,平时负责指导地震科研、装备配发、训练演练和地震预测等工作;要把抢救伤员、灾后重建等工作写入法律,使抗震救灾的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

  第三,这次救灾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受此启发,建议建立抗震减灾基金。

  来源: 2008年8月28日
责任编辑: 刘静波
相关文章
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
回良玉作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