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讯 2008年6月24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孙陶生说,完全赞成国务院的报告,赞同各位委员审议的意见,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抗震救灾工作谈四点思考。
第一,认真总结这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进一步明确这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如何进行地震预防?防御的重点和措施是什么?这些都不明确,应该切实提高预防和防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已经是世界上大震的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要科学评估不同区域可能遭受地震危害的程度,进一步明确各地的预防和防御的重点,制定具体的防御措施,落实纳入到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第二,建议建立地震中长期预报公告制度。虽然地震的短期和临时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通过现有技术手段还是能监测到不同区域的地震活动程度,并判断其趋势。依据这些分析,确定一定时期内抗震工作的重点区域,予以公告,这样既提高地方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可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防震减灾的认识。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上一次灾害发生的损失和伤痛慢慢地淡忘,但是有了这种中长期的预报制度,大家脑子的弦要时常绷着,就可以提高抗震减灾的主动性。对于地震活跃地带,要建立建筑物抗震状况评估制度,通过长期的日常工作修建必要的避险场所,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使抗震减灾的意识为大众逐步接受。
第三,切实加强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台网建设,集中人力物力提高我国地震监测的技术水平。昨天实地察看地震台网中心后,参观的代表认为现有的地震台网建设和技术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与我国的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不相适。应切实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尽快提高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第四,非常赞成刚才各位委员的意见,要加强有关的法制建设。一是增强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性问题,二是增强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强制性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