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讯 2008年6月24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白克明审议时说,我完全赞同回良玉副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报告。这次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给我的感觉,一个是党中央、国务院指挥及时有力,令全国人民深深感动。二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海内外同胞,伸出救援之手,令人深深感动。三是灾区人民沉着、勇敢、顽强地与灾害做斗争,特别是有些中小学生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表现,也教育了我们这些大人、老人,令人十分感动。
白克明委员从几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总结灾害经验,提高住房质量。他说,在感动的同时,我们需要从这场大灾难中很好地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恩格斯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每一个大的灾难以后,都是一个历史进步的开始。但是我认为,这个历史进步的开始是需要总结经验的。这次灾害是发生在人烟相对较少的地方,没有发生在成都,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仍然死了8万多人。唐山大地震没有这次震级和烈度高,为什么死了20多万人,我感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住房建设、办公室建设,是不是质量太差了。旧金山大地震,震级也很高,死亡人数要远远少于我们,才几百人,就是因为房子建设好。因此我感到,至少在我们已经掌握的若干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应该对住房等级、建筑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他说,看了一个材料,近几百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中,中国的地震次数占全世界地震次数的40%以上。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特别是印度板块同亚洲板块挤压这条线上经常发生地震。既然是这样一个情况,我们国家在住房建设上确实应该注意。我看到了一个消息令我非常感动和思考,北川有一个希望小学没有塌,孩子一个没死。这是什么原因?就是由于这个企业家对住房建设严格检查,甚至一根钢筋不合格都要换。那个企业家说,我捐助的是希望小学,所以就是不能让它塌掉。这些很值得我们在住房建设中进行思考。
二是灾害意识需要加强。现在越来越明确了,我们国家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灾害教育应该深入到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去。现在这种灾害意识教育太少。这里我又看到了一个材料,也是在我们地震灾区有一个中学的校长,他就是多年如一日进行灾害教育,而且在学校不断地演练。万一出现地震,这个班从哪个楼道走,那个班从哪个楼道走。你说他有先见之明吗?我觉得他就是有一个强烈的意识,结果这个学校在地震发生时,全部师生撤出,没有一个孩子被砸死。这些事情,虽然是个案,但是孕育着一种普遍的规律,重视还是不重视,效果就大不一样。
三是这次的抗震救灾,确实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大弘扬。有很多感人的事迹,中央也在组织抗震救灾宣讲团到各地区宣讲和弘扬,这都很好。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巩固下来、传扬下去,其中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在这场大灾害以后,我们的法制建设应该进一步加强。举一个例子,比如日本地震法当中就明确作出规定,中小学校舍和医院房屋要能够成为大地震时全民的避难所,就是不仅仅是中小学孩子砸不死,而是其他地方的房子塌了后,都可以到中小学校舍中来。而我国过去的中小学多是危房,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关怀下,在全国人民支持下,中小学校舍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小学教室建设质量标准太低。现在重要的还不是去追究一些人建房质量差的法律责任,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整个校舍建筑质量标准问题。说实在话,普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较低,又要改变校舍面貌,投入少,所以质量低。这次大地震,我们也不知道流过多少次泪,看了电视上,那么多孩子死了,都是我们孙子辈的人。我们将来如何避免白发人送黑发人呢?其实这些孩子还没有成人,生命才刚刚开始。我们必须把校舍建设好、医院建设好。让我们对得起这些孩子。法制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有一些突破,防震减灾法是上个世纪90年颁布的,修改好这部法律非常重要。
四是灾后重建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唐山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先后30年,也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感到关键是搞好灾后重建规划,要防止急于求成。当然首先是把百姓生活安排好。对整个灾后重建规划需要经过充分论证。举一个例子,灾区有许多国防设施,当时选点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做的,可能考虑不足。灾后重建,对于国家重点企业到底放在什么位置?这都需要很好的、周密的论证,不要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