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陈昌智: 我对人大工作充满了感情

浏览字号: :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4年第3期

  

摄影/李杰

他从偏远山村中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从教18 年,至今保持着和蔼可亲、传道授业的师长风范。他是“文革”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经济学研究生,主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且有多部经济学著作在业界发挥影响。他当了9 年监察部副部长,面对频发的安全生产事故,他拍案而起,怒斥官僚主义害死人,腐败不除矿难难止。而在依法办案查处中,他又说,即使对犯了错误的人也要关心。他有20 多年民主党派工作的经验。与民建同龄的他,从民建地方组织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委、主委,直到众望所归担任了民建中央主席。2008 年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13 年他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对人大工作充满了感情。”

    陈昌智副委员长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他刚刚率团访问古巴、墨西哥归来,还没有倒完时差,就开始了工作,并挤出时间在人民大会堂的办公室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他的谈吐谦和得体,充盈着暖暖的人文情怀和睿智。工作守时、兢兢业业、柔中有刚、理性务实,凡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被他待人处事的那份真诚深深感动。

十八年教师生涯 备受学生喜爱

    有经济学家之称的陈昌智,1945 年生于湖北孝感。他于上世纪60 年代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专业不受重视,陈昌智回忆说,经济系是全校最小的系,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三十多个人,当时都是计划经济,不可能学市场经济的那些课程。尽管如此,陈昌智仍然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且爱好广泛。他喜欢体育运动,是系足球队、班篮球队的成员。1968 年,大学毕业后赶上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陈昌

智选择去了条件艰苦的军垦农场。在那里,除很少的军事训练外,主要是干农活。春耕秋种、插秧挑粪……两年的时间里,陈昌智深切地体会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在军垦农场锻炼结束之后,陈昌智分配到了凉山彝族少数民族地区金阳县洛觉区中学当教师。此地位于四川与云南交界处,属于中国最贫困的连片地区之一。县城离成都很远,交通不便,从县城到学校还要走几十里山路。他去的时候,那个学校还没有中学,于是他和另外一个同事一起开设了中学的教育课程,那位同事教数学、物理、化学,陈昌智教政治、语文和历史,还教音乐。

    陈昌智回忆道:“我俩走了3 天,招来15 个学生。除了教学以外还要管他们的生活。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回家取粮食为由就不想来了,还得再去动员。那里的条件很艰苦,喝的水是从一个小水沟里引来的,上游还养着猪啊牛啊的,和我们同饮一沟水。我还要带着学生到很陡峭的山上去砍柴。不过,那个时候年轻,有朝气,怀着满腔的热忱在认认真真地教书育人。”

    后来,陈昌智被调到县文教局任干部,继而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当老师。由于学习基础扎实,他在1979 年恢复研究生考试的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四川大学的研究生,专业是中国经济史。

    研究生毕业之后,由于成绩优秀,陈昌智留校任教。作为经济系中国经济史教师,陈昌智深知这门课程和其他课程不太一样,既要有经济史整体的发展过程,也要有具体的情节故事,要把这门课讲得生动,必须有很多实例和史实。陈昌智非常注重收集资料,但当时学校的图书馆这方面资料奇缺,查找起来也很不方便。因此,他省吃俭用,把当时能收集到的所有关于这个专业的书籍都买了下来,特别是一些中国近代的工业史资料、农业史资料,包括全国政协的文史资料,当时发行的他都订了。对此,陈昌智不无骄傲地说:“我后来都不用去图书馆了。”

    在讲课过程中,陈昌智一方面注重对整个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另一方面要注重得出科学的结论,引导学生怎么从那些事件里面、经济发展过程里面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时还会讲一些故事,学生们总是听得兴趣盎然。陈昌智主张学以致用,他亲自带领学生们到基层锻炼,把他们安排到县里的一些部门实习。课下,他总是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谈心聊天,有时还会跟他们打台球。教学过程中严谨睿智风趣、生活中谦逊随和亲切,这使得陈昌智成为当时由学生投票评选出的最受欢迎的老师。1988 年,陈昌智被调到四川省政协,先后担任过副秘书长、财贸委员会副主任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九年监察工作 无私严谨公正

    1994 年开始,陈昌智转到监察系统工作,直到任职于监察部成为副部长。在9 年多的监察工作中,陈昌智以务实的作风兢兢业业工作着。他说:“监察部非常重要的部门就是案件监察的部门,当时这样的部门在中纪委监察部有8 个,每位副书记、常委、副部长分管一个部门,我管的这个部门,比其他7 个部门多一个处。这个部门的工作量大,我管50 多家中央企业,企业的问题查处起来比行政机关更难,行政机关比较好界定,企业的问题经常和经营活动联在一起不好界定。我还管一个执法监察室,我在这方面花的精力比在案件监察室还要多。它涉及国务院的事,我们对口有很多部门。我在国务院担任20 多个领导小组的成员或副组长,像安全生产、打击骗税、土地、环保的违规违法查处、移民资金监督小组,等等。执法监察室是很忙的一个部门。”

    陈昌智谈到监察工作也有难做的一面,比如,被监察对象环保没搞好,在土地问题上违规了,安全生产出问题了,都要追究责任。但是,相关责任人没有贪污受贿,相反还有不少贡献,有的还建了一座大学城,有的建了一个开发区,交了很多税。所以,很多时候会有人为处罚对象讲话,要处理一个这样的人就非常难。然而,陈昌智既坚持原则、秉公办案,也实事求是、掌握政策、以人为本,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贯穿始终。比如,安全生产,一旦出事就要追究责任。谁受了处分,心里都是不舒服的。遇到这种情况,他就跟受处分的人讲,第一,你们很辛苦,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拉网式的排查。第二,出事故了,说明你们的工作还没做到家,还有漏洞,的确有没做好的地方。第三,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是人民的政府,出事故了,我们就要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承担责任。承担责任不是一句话,不能说句对不起就行了,只有你接受了处分,才表示你承担了责任。第四,这种错误和贪污受贿的错误性质不一样,在你们解除处分以后,同样还可以任用。他们一听,的确是这个道理,所以,多数人能够心服口服地接受处分。

    记者问道:“您在监察系统有这么好的口碑是什么原因呢?”陈昌智笑着答道:“这大概与我的工作方法有关吧。我做事比较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也要与人为善。”

    反腐倡廉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党内监督、法律监督、人大监督、政协党派的民主监督,社会群众监督及媒体的舆论监督。陈昌智认为,首先要对干部进行教育,不仅仅学习理论,还要用一些正反的案例来教育。通过经常性的教育,让干部思想上的那根弦始终绷紧。光教育还不行,还得有制度,制度建设非常重要。权力的行使被规范以后,就可以少出现一些腐败问题。

他接着把话锋一转,反问道,问题是有制度都执行吗?不一定,那就要加强监督!最近几年,中央和中纪委做了大量的工作,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一是把部委的纪检组统一管理,这是一种监督形式的加强;另外一种就是中纪委派出巡视组。最初是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巡视组,很多重大的案件,都是巡视组下去以后发现的。因为中央来人了,人家敢讲话,相信巡视组会保密。我们把材料带回来,作为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巡视组发展很快,后来也对金融系统、国有企业进行巡视。现在,又发展到对部委的巡视。这种巡视的效果非常好。

    陈昌智喜欢倾听百姓的呼声,并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每次外出考察前,他都要找来各种资料反复研究,使自己心中有数。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要把了解到的问题记录下来,随后再分析整理并写成调研报告,以便交给有关部门办理。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在群众中很受好评。

真心拥戴党的领导 坦然回答记者提问

陈昌智有20 多年在民主党派工作的经验,与民建同龄的他,从民建地方组织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委、主委,直到众望所归担任了民建中央主席。2008 年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13 年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谈到学习时,陈昌智谦虚地说:“我不认为自己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始终在学习,抱着真诚的心态,踏实、努力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平时,不论走到哪里,他总带着一些文件、资料和相关书籍,随时学习。他认为,首先要把基本的东西搞清楚,这样对自己工作很有好处。比如,在回答中外记者或网民提出的尖锐问题时,有了这些文件、资料作依据,回答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陈昌智副委员长考察四川南充顺庆区现代农业园

     记得2008 年全国“两会”期间,在集体采访各民主党派主席的记者会上,有美国之音记者提问:“建国之初,民主党派在新政权里联合政府有议员,当时并无执政党和参政党之分,可是40 年之后,到了1989 年,民主党派变成了所谓的参政党,请问各位主席,参政党地位是永久性的不可变更的吗?为什么?”问题尖锐,全场鸦雀无声。此时,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对陈昌智说:“由你来回答吧!”为了让大家放轻松,陈昌智对记者朋友们说:“我先喝口水吧。”话音刚落,台下记者都笑了。

    他接着作了回答:“中国的政党制度,有它自身的特点。刚才你在表述的时候,已经谈到了政党制度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它是由历史特殊的条件,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国情,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这个政党,中国民主建国会建立于1945 年,那时国民党执政搞独裁、搞内战,所有的党派都反对独裁、反对内战,因而和共产党的宗旨和共产党的思想一致了,自然而然就和共产党走到一块了。曾经有人说共产党现在掌权了,所以,你们只能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我说不对,需要很好地学习我们各个党派的历史。在解放以前,在国民党掌权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去接受国民党的领导,我们民主建国会的成立,就是反对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相反,当时我们就在我们的文件里清楚地写下了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那时候共产党没有掌权。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翻阅一下我们党派的历史。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各民主党派亲眼所见,现在可以说世界人民所见,共产党能够领导这个国家,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这个国家。除此之外,没有一种政治力量可以担负起这个让中国繁荣昌盛、让中国人民富裕生活的历史任务。因此,回答你,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的地位不断提高,使中国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陈昌智主席精彩的回答博得现场一片掌声。

搞调研如同写论文 科学严谨扎实细致

作为学者型的国家领导人,陈昌智对调研工作极为重视。如同他以往写学术论文,从对调研选题的认真筛选,到调研中的且行且思,再到对调研成果分主题的梳理和总结,每一步都科学严谨、扎实细致,绝不走过场。

陈昌智对调研课题的选择来自于他对历史和现实深邃的思考。他说:“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以至于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了,这是好事,我们也很受鼓舞。但是我们也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么快的速度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后果,哪些后顾之忧。集中来说就是中央谈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所以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要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这也是总理几年来政府工作报告所讲的。我曾在2013 年‘两会’小组发言时说,我们要感谢风把雾霾刮走,给我们带来了蓝天白云。同样也要感谢风,它不刮了,使我们看清了雾霾有多重,空气污染有多糟,这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

    2013 年,陈昌智确定的重点调研课题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确定这一调研方向,他基于三点考虑:首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在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此都有重要指示;其次,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既然把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到了这么高的高度,环保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第三,虽然环保产业被列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它却没有受到其他产业那样的高度关注。其他产业可以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但是环保产业没有过剩,没有一哄而起、一哄而上,可以说还在发展的初期,或者初具规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陈昌智在调研中亲力亲为,不到两月的时间,他就马不停蹄地到北京、广东两个地方做了实地调研,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等有关人士的意见、建议,并根据调研情况起草了专题调研报告,之后又分别走访了环保部和发改委,听取他们对调研报告的意见。

陈昌智说,我们不能摆个架子,以高高在上的领导姿态来调查别人,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做法马上就批评别人;相反,要倾听他人的意见,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大家共同想办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大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样才能够拿到第一手材料。

记者曾采访过与陈昌智一起去调研的同事。他们都说,陈昌智副委员长平易近人,有很高的政治水平和领导才能。他不仅能够倾听干部、群众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他特别会换位思考,跟群众打成一片,所以每到一地,干部、群众都愿意跟他说心里话。一次在甘肃调研时,当地经济不是很发达,有些地方政府没有正规的招待所,只好住民营的招待所,条件很艰苦。陈昌智和大家打成一片,没有架子,每次吃饭基本上都是拉面。大家都很喜欢和他谈心。陈昌智就是这样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才智,调动身边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使各项工作得以落实。

陈昌智副委员长考察宁夏西吉县城应急供水工程

在采访行将结束时,陈昌智副委员长对记者说,屈指算来,我到人大工作已经6 年了,我对这项工作充满感情,并越来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有了新期待,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使人大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努力工作,才能不负众望、不辱重托,才能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更大贡献!(本刊记者夏莉娜)

责任编辑: 张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