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讯 2008年12月26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信春鹰审议时说,对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报告谈点意见。这个报告非常好。一是非常客观,对法律实施以后执行的情况,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经济下滑后劳动合同法实施面临的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都做了客观的分析。二是这个报告非常积极,提出的意见都有建设性。通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检查,得出的结论是正面的、积极的,尽管当前经济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我自己参加了这个检查,听到了很多不同的意见,但是大家都认为劳动合同法仍然是近些年来制定的法律里实施效果相当突出的一部法律。有的立法通过后,社会上没有反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部法律。劳动合同法不一样,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从法律质量上说,从法律的实效性、操作性上说,是相当好的。
她说,从价值层面上看,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一是贯彻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执政为民是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的一个旗帜,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就是这一理念的落实。这样一个理念通过法律的实施惠及到每一个人,使每一个人从中受惠,感到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二是推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法律结构的建设。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最本质的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通过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公平正义从一个抽象的理念变成实实在在的权利。三是增强了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观念。有的批评意见认为这部法律超前,实际上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内容大部分是重申劳动法的一些规定,因为劳动法的实施没有到位,劳动合同法把原来就有的标准提出来,强化了实施。劳动合同法是劳动关系的法律底线,也是道德底线。我们国家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劳动者的贡献是主要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对我国的劳动关系有很多的批评。市场经济国家在社会保障、劳动基准方面对劳动者的保护都是很严格的,而我们长时间这方面做得不够。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强化了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观念。
她说,现在经济发展遇到了问题,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有些情况不完全和经济下滑有关,而是和其他法律制度不完备有关,比如社会保险。社会保险长期不能转移,严重制约了劳动合同签约率。对企业来说,它支付了社会保险费,可劳动者很多情况下享受不到,尤其是大量的农民工,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被计算进企业成本,但他们自己享受不到保险待遇,所以很多农民工不愿意签合同。好在现在制度建设正在同步进行,社会保险法正在审议,通过其他措施的配套推进,相信劳动关系会有大幅度的改善。在当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首先要面对现在经济下滑的现实,同时要尊重法律,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双赢。不能因为经济下滑而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障民生和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倒退。(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