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毕节市:创新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
在“以小见大”中展现担当作为

来源: 毕节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23年05月25日 11:10:56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设立的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为我们马家寨办了大好事,现在家家户户安装了排污管,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大家晚上走亲串邻,跳芦笙舞,方便又安全。”毕节市纳雍县姑开乡马家寨村民马成伍看到村子不断变美,高兴地说。

以前的马家寨是另外一个样子,村里垃圾乱扔乱放、污水横流,群众晚饭后想要到寨子广场休闲散步,都是黑熏熏的。看到这些问题,毕节市人大代表朱洪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21年8月,朱洪峰代表在走访调研后,向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在纳雍县姑开乡马家寨安装路灯及污水整治的建议》。

接到朱洪峰代表提出的建议后,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经过深入调研,了解到马家寨群众夜晚出行不便、污水排放亟需解决的问题后,批复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45万元为马家寨及周边的村民组安装太阳能路灯,批复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10万元为姑开中学修建污水沉淀池、为群众安装排污管,积极帮助解决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小事”。

“在项目实施中,我全程参与监督,仅用3个月就完成项目施工并投入使用。”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为群众办了好事,朱洪峰代表十分高兴。他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创新设立的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赢得了民心,彰显了为民履职的担当。” 

彰显人民属性 以“小创新”展现“大作为”

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人大代表提出的急难愁盼民生问题,2021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毕节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改革创新,在贵州省率先创新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各县市区相应设立每年50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的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代表提出的乡村最急需、群众最急盼、受益最直接而又无项目支撑的“小实事”,推动代表建议办理从“纸上”落到“地上”,切实以“小创新”展现“大作为”。

“人民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鲜明属性,我们就是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建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这些举措,在办理代表建议中彰显人民属性,让代表建议办理落地有声。”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翊皓说。

为确保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建立经费管理机制,制定出台《毕节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的提议、审核、审批、实施、监督、验收、报账、备案等事项进行规范管理,确保资金管理使用简便、快捷、安全。同时还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每年对全市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预算执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确保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使用取得实效。

毕节市大方县核桃乡中坝村窑厂组龙潭边通组路由于受雨水侵蚀,造成路基塌陷,给村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过往车辆埋下安全隐患。核桃乡人大代表田培昌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代表走访察看并提出建议争取支持。大方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后,决定从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中划拨1.5万元,仅用7天时间就将该路段维修完毕,及时快捷地解决群众揪心事。

“这段路土质疏松,容易出现塌陷,原来走在上面都是提心吊胆的,现在路修好了,出行不用担心了”。人大代表为人民,修好路面暖人心。像这样的事例,只是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创新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解决民生“微实事”的一个缩影。仅2021年,毕节市市级设立的1000万元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就实施急难愁盼民生实事项目31个,惠及群众9.4万人。毕节市人大常委会这一创新做法,得到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并将毕节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继续推进实施,在全省推广作示范。

反映人民心声 以“小项目”彰显“大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在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大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收集社情民意到代表提出建议、从开展项目审核到项目实施验收的全过程各环节,均组织代表和群众积极参与,确保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充分反映人民心声、凝聚人民智慧,切实以“小项目”彰显“大情怀”。

在毕节市金沙县禹谟镇第二小学旁,一条宽阔美观的沿河步道映入眼帘,该项目是由毕节市人大常委会采纳代表建议,批复专项资金45万元予以实施建设的。如今,修建完善的沿河步道不仅保障了禹谟镇第二小学900余名师生的出行安全,也成为了当地居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这个工程我首先是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然后提出了意见建议,最后到项目实施完成,整个过程,我都积极组织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实施中得到充分彰显。”毕节市人大代表杨宝勋说。

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实实在在的。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梳理筛选人民通过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中适合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实施的项目建议,组织代表征求广大群众对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的意见建议,并深入基层与提出建议的代表沟通、到乡镇了解、走访群众等方式,对项目内容进行认真核实,分析研判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安全性,使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更加汇集民智、体现民意。

同时把握申报原则,根据每个项目50万元以内的资金使用范围,按照当年能完工、没有其他项目覆盖、突出民生性公益性等原则,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对项目进行初审后,又组织10余个部门进行集中会审,最大限度确保提出的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凝聚各方共识、反映人民心声,最终确定涉及道路维修硬化、路灯安装、桥梁建设、公共厕所修建、饮水工程、沟渠治理、教育设施等10余个方面的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

项目确定并实施后,又组织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全程跟踪实施情况、全程开展监督检查,切实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的各环节,真正做到代表建议来自人民、监督实施依靠人民、办理成效惠及人民。

增进人民福祉 以“小实事”赢得“大民心”

修路搭桥、修塘筑坝、修建广场等都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紧密相连,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创新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推动解决急难愁盼民生实事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民生诉求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切实把每笔钱都花在刀刃上、把每个项目都建在群众心坎上,扎实做好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工作,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毕节市黔西市莲城街道坪子社区,一条硬化长2000米、宽4.5米的混泥土乡村公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通到了田间地头。然而在2022年初,这条乡村公路因年久失修,不仅造成群众出行困难,还制约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熊志是毕节市第三届人大代表,他在深入群众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提出意见建议。“2022年初,在我们毕节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之际,为提出更高质量的代表建议,我就到基层来调研,坪子社区八组的群众就向我反映这条路还没有硬化,一到雨天一身泥,一到晴天一身灰,我就在市人代会上把这条建议提出来,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2022年5月,经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决定采纳熊志提出的《关于维修黔西市莲城街道坪子社区八组道路的建议》,批复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48万元,用于坪子社区八组道路维修项目的实施。项目建成后,成功解决了坪子社区61户315人及坪子小学640名学生家长的通行难问题,同时为当地发展农业种植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坪子社区居民曾家福高兴地说:“路直接修到我家门口,烤烟基地又建到我们这个组,光是烤烟基地就规划了有两百多亩,我家有五六亩土地,原来送人种都没有人要,现在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出去了,每亩地流转费500块钱一年,还是先交钱后种土,这条路修好了,确实对我们是一个大大的帮助。”

“老百姓对这条路特别满意,也体现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真正发挥了作用,让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满意度很高。”熊志代表说。

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实事”项目的实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毕节市纳雍县羊场乡人大代表田菊在走访群众时,发现该乡繁荣村小桥垮塌影响群众出行后,迅速向乡人大提出修复建议,羊场乡人大实地调研后按程序进行申报,纳雍县人大常委会及时进行研究,批复10万元代表建议办理资金重建小桥,施工方仅用时1个月便完成小桥重建,得到群众纷纷叫好。

自2021年以来,毕节市市县两级共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近1.3亿元,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400余个,惠及群众130万余人,取得明显成效,达到党委认可、人大推动、政府落实、代表满意、群众点赞的效果,切实以“小实事”赢得“大民心”。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创新设立的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由群众反映、代表提出、人大审定、政府实施,办理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但“项目进不了篮子、资金进不了盘子”的代表建议,进一步丰富了代表履职实践,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彰显了人大担当作为,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重要要求的生动诠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的丰富实践,是为党分忧、为政府解难、为人民办实事的重大创新举措,书写了毕节市人大常委会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的履职篇章。(作者: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罗运欢)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 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