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是塑造好的精神世界和社会氛围
中国人大网讯 10月2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审议时说,蔡武部长作的报告,各种数据表明我们国家文化事业确实取得了大的发展,成就巨大,包括今年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其中的一个标志。所以,我赞成这个报告。
郑功成委员提两点意见:
1.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在强调效益的同时更要看是否有利于激励人们的精神振奋向上,是否有利于营造团结祥和的社会氛围,是否有利于形成互助友爱为主流的社会价值取向。这些指标在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是重要的,经济建设一定要坚持效率优先并要追求财富增长,社会建设一定要追求公平正义,但是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还是塑造好的精神世界和社会氛围。如果我们的文化事业在各种数据上都是大发展,也不一定代表软实力就增强了,一定要看文化建设到底是正面的、正功能的、正能量的,还是负功能、负能量的。在文化事业发展过程当中不能只算经济帐、效益帐,还要算社会帐。其中,公共文化事业一定要有正向的意义,是积极向上的,向真、向善、向美,民间或社会的投入则应该有法制的底线,应该有社会良俗和公德的底线。数据只能揭示看得见的物的繁荣,而文化建设更要重视精神的内核。
2.在文化事业大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民族性与国际性、现代性与历史传承的关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强调现代性、普适性是必要的,但是强调历史文明的传承性也是同等重要的。为什么强调这个问题?就是觉得一些优良的文明或文化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比如我研究社会保障,就发现传统的家庭养老、邻里互助等十分美好的文化正在日益淡化,这虽然有家庭规模小型化、少子高龄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在文化建设中未能弘扬、维护并积极传承这种符合人性的历史文化也是一个原因。总之,文化事业要大发展,要追求效益,但不能迷失方向。希望在注重物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精神,千万不要简单地在文化建设中也打上经济建设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