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已归档)研究会 > 《研究与交流》

以改革的精神和开放的姿态开展人大理论研究

卢国祥

来源: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  浏览字号: 2016年06月03日 11:01

编者按: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卢国祥同志给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来稿,从一位地方人大主任的角度,建议全国人大应当以改革的精神和开放的姿态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现整理摘要如下。供参考。

当前,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非常迫切、非常必要。我们在地方人大工作实践中有切身体会,实践中会经常遇到很多具体问题,人大工作每前进一步,都会感觉到诸多认识上、体制机制上的困惑与障碍,归根结底,都是与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不够有关。建议全国人大以改革的精神和开放的姿态开展人大理论研究,推动人大理论研究与时俱进。

人大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人大理论研究也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畏手畏脚,相反,而要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姿态,让人大制度、人大工作打上时代烙印,实现创新发展。在理论研究中,提倡争鸣和探讨,鼓励求索和创新,引导、支持各级人大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大胆创新,把人大制度、人大理论和人大工作研究深、研究透、研究好,创造出更多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建议全国人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重点在以下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一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理论研究。要深入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辩证关系;研究如何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等重大问题。二是要加强对人大法定职权的理论研究。要认真研究立法决策如何与改革决策相适应,发挥立法对改革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深化对监督权的研究,解决监督工作认识不高、体制不顺、刚性不足等问题;要深化对决定权的研究,明确界定重大事项的范围和议决程序;要深化对任免权的研究,努力实现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的有机统一。三是要加强对代表工作的理论研究。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做好代表工作是人大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职责。要研究如何完善人大选举制度、表决制度,优化代表结构,提高代表整体素质;研究如何建立健全代表依法履职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促进代表密切联系选民群众,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等。四是要加强对人大自身建设的理论研究。要有针对性地研究主任会议、专门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权范围;研究如何改善人大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素质和结构;研究如何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会议质量和审议水平;研究如何健全人大组织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现实问题。

二、建议全国人大加强对地方各级人大工作实践的总结。近些年,地方各级人大在宪法法律框架内,结合本地实际,在人大理论研究领域形成了一些质量较高的成果,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全国人大要加强调查研究,对地方各级人大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对那些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实践证明是成熟的经验和有益的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提炼、概括,上升到理论层面,不断丰富和完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要做好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的转化。目前,由于人大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有时联系不够紧,而且缺乏机制上的保障,导致人大理论研究成果转化较难。这种现象既不利于人大工作的发展,又不利于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要建立人大理论研究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比如,可以把理论成果应用到法律的修订、完善上,或写进国家层面重要的文件当中,或具体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人大理论研究成果真正显现其价值。

三、建议全国人大进一步加强对地方人大理论研究的联系和指导。现实中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或多或少存在“脱节”现象,各级人大似乎只关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有人形容地方人大是“既无爹也无妈”,这种状况亟须改变。全国人大在理论研究上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地方人大的联系、指导:一是全国人大关于理论研究和重要工作的部署和活动安排,应当及时向地方人大通报,并邀请有关理事和会员列席有关会议、参加有关活动,为地方人大了解全局情况、开展研究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要对地方人大理论成果及时作出最权威的回应,响亮地发出“声音”,即:对那些正确的、可行的,就明确予以肯定和宣传;对那些值得商榷、不太成熟的,指导地方人大继续深入研讨;对那些不符合宪法、法律规定的,严肃予以纠正。三是要加强基层人大工作研究。区县和乡镇人大是基层人大机构,离人民群众最近,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两级人大的地位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此,建议全国人大:一方面有计划、分步骤地就我国区县、乡镇两级人大的组织机构建设、职权行使、作用发挥等方面的情况,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进而出台推进区县、乡镇人大组织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夯实我国的基层政权基础;另一方面,要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向地方人大理论研究工作出题目、交任务、提要求,使理论研究和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

四、建议全国人大切实加强对人大理论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今年1月,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正式成立,张德江委员长作了重要讲话,这是人大制度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下一步,全国人大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好全国各级人大理论研究机构的作用。一是要将人大理论研究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要点,进行统一安排部署,经常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解决。二是要推行重点课题研究制度。尽快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理论研究课题实施办法》,每年印发理论研究参考题,集中各级人大、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力量,搞好重点课题研究。三是要建立奖励制度。定期对研究成果和转化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优秀的研究成果,以及应用于领导决策或形成规范性文件的研究成果,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四是要促进交流和协作。发挥全国人大的优势,组织、协调、整合人大理论研究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人大理论研究的工作网络;加强对人大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学习培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通过举行理论研讨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成果评选、刊物交流等形式,开展全国性的或区域性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五、建议全国人大拓宽人大理论研究的平台和载体。现在社会上,一提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许多人,包括党委和“一府两院”的部分同志,认为那只是人大的事,与其他机关无关。这种认识严重地阻碍了人大制度的创新发展。而且,不少地方人大的同志感觉到,人大理论研究成果基本上无法在全国人大的刊物上发表,有时只能“自写自看”,“孤芳自赏”,时间一长,一些有见地、有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就埋没在了日常工作之中,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如果没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人大理论研究难以与时俱进。全国人大要把人大理论研究与人大新闻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在理论研究中做好宣传展示,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做好理论阐发,深化全社会对人大制度的认知。要继续办好《中国人大》、《调研情况专报》、《联络动态》等这些深受人大代表和基层人大欢迎的刊物,进一步增加基层人大工作的刊载篇幅,提高理论文稿采用比例;同时,争取创办人大报刊,加大对人大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宣传力度。

编 辑: 冯涛
责 编: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