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科文卫委员会 > 委员之声

王陇德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11月29日 17:17

 

    2010年10月29日上午,在教科文卫委员会第26次全体会议上,王陇德委员在听取发改委有关工作汇报后,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基本药物制度。当前,我们是把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两项制度结合在一起,而这两项制度其实完全是两码事。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零差率,原意是为了减轻人民群众看病用药的负担。但在此过程中,乡村医生收入明显降低。很多地方原来寄希望于中央和省级政府给予实施零差率的补贴,但是现在补贴的责任大多放在了基层政府,那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层政府,根本无力补贴。我认为,零差率有悖于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运作规律。另外,基层医疗机构的药物差率是否是引致看病贵的主要问题?对此我们还需要很好地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还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慢性病患者不方便了,原来他们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可以拿到的常用药,现在反而又要跑到大的医疗机构去拿。还有引入药品的招标、投标制度后,一些临床上非常有效的药品,因价格较低,利润空间很小,很多药厂不愿生产了。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研究。对这类药品,要保证药厂获取必要利润,从而推进定点生产、定点供应。

    二、关于办医体制改革。首先,关于社会办医。从全球办医的情况来看,除英国以外,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大国,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是社会办的,政府办的医疗机构并不多。比如日本,基层医疗机构中,社会办的占94%。这样整个社会的资源就动员起来,政府的主要责任就是组织基本医疗的提供,保证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和依法监管医疗质量。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医疗机构都是公立的,这就使国家的投入主要用在养机构、养人上,而并非用在医疗服务的提供上。其次,关于办医管理制度改革。这里我举一个实例:某市市区有很多医疗机构,惟独缺少一家儿童医院,如将其中的一家医院改为儿童医院,从区域卫生规划和投入产出效益讲,肯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这家医院是区政府的医疗机构,而区政府就是不同意,最后只能花费大量财力另建一所儿童医院。如果我们不理顺管理体制,仍然是“八路大军”办医的局面,今后还会有许多类似的不合理投入和浪费。还有一点,关于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问题。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政府补贴通常不到10%,90%的费用要到市场去挣。医院要保证医疗服务人员的待遇,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必然会在其他方面动脑筋。因此,才会出现很多医生、护士拿灰色收入的现象。现在,16个城市正在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但这些城市设计的制度五花八门,且探索中很多都是要与社会上的股份合作。我认为,政府办的医疗机构,绝不能在老百姓的身上赚利润、赚钱,也绝不能把两个性质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否则探索几年还是什么都总结不出来。

    三、关于实施医务人员多点执业。我们到基层去,深感医务人员的意见很大。医生本身就该是自由职业者,就应该按照自由职业者的就业规律来管理。其中,最主要一点就是医务人员要实施多点执业,应该尽早总结这个经验,进行体制创新。医疗技术是一个实践很强的技术,要研究如何更好地把高级医务人员的智力资源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以合理的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办公室 张传声)
编 辑: 苏大城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