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广东 > 新闻报道

曾志权:广东率先推进新一轮财税改革

来源: 南网  浏览字号: 2014年03月09日 11:46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当前,对经济社会运行起基础性作用的我省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正在积极推进。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今年预算报告的重点和亮点正是我省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此,南方日报记者邀请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就预算报告进行了解读。曾志权说,财税体制改革是广东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我省此轮财税体制改革也必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有效促进。

  解读财政预算报告报告改革主题十分突出

  南方日报: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今年的预算报告用了很大篇幅来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能否谈谈您对今年预算报告特别是改革方面的感受?

  曾志权:今年的预算报告,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和以前年度相比,无论是报告内容、结构体例,还是改革创新的力度,都有突破性的进步。总的来看,今年的预算报告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文风简练,清晰易读,全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体现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体现了民生优先、协调发展的理念要求,收入预算比较稳妥,支出安排重点突出。

  今年的预算报告亮点很多,首先是今年的预算报告更加全面完整,包括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面反映了政府收支情况,并且首次完整编报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上一年度和本年度的安排情况,在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编报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收支安排的科学性来看,预算支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等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13.95万亿安排,增长8%,支出按15.30万亿安排,增长9.5%,赤字1.35万亿,赤字率2.1%,收支计划非常符合实际,体现了稳妥合理和积极而为的原则。

  南方日报:今年的预算报告专门介绍了财税改革工作重点和财税政策,从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和财政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曾志权:是的,今年的预算报告十分突出改革主题。报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通篇贯穿了改革的理念,把三中全会决定的有关目标任务分解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安排,还专门介绍了2014年财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对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和财政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充分体现了分类推进改革的要求。

  预算报告还按照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对支出预算和政策进行了重点说明,增强了政府预算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也方便代表更好地了解财政政策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同时,今年预算报告的收入预算由约束性转向预期性,由任务数变为预计数,这对促进税收依法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贯彻中央财政政策广东是“压专项、扩一般”排头兵

  南方日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三分之一,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我们知道,这是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部署的重要举措。具体到广东是怎样的?

  曾志权:在中央部署开展“压专项、扩一般”工作之前,我省就已经着手开展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工作,2012年对414项、307.64亿元专项资金开展清理整合工作。2013年,按照中央关于“压专项、扩一般”的决策部署,我省出台了《关于压减省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意见》,进一步扩大了清理范围、加大了清理力度,将670项、759.58亿元专项资金纳入清理范围。在编制2014年预算时,省财政厅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精神,充分体现“压专项,扩一般”的部署要求。

  一是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对省级预算支出进行了全面梳理,裁减、合并、收回、优化一批财政专项资金。通过清理整合,省级公共财政预算专项资金的数量减少274项、下降43%,金额减少151亿元、下降25%,减少的专项资金全部统筹用于加大对市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二是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落实《关于压减省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意见》和《关于完善省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政策的意见》,2014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的比重达53%以上,比2013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河源为例,根据初步对账数,2013年,省对河源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约58亿元,约占该市获得省转移支付总量的53.7%,比2012年提高了7.9个百分点。

  南方日报:为什么要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

  曾志权:我省开展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实施“压专项、扩一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解决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破解部门固化财力的问题。目前,预算安排“基数加增长”,部门肢解财力、固化财力分配的情况比较突出。省级包括专项资金在内的大部分财力每年都需继续安排,超过90%的资金已经固化,用于新增的重点支出、民生支出的财力有限。

  三是支持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我省是财政大省,但也是财力弱省,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县级财力薄弱、运转困难。通过“压专项、扩一般”,将有力增强欠发达地区基层政府资金分配自主权,统筹用好上级转移支付财政资金,解决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级次政府之间财力分布的不均衡问题,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支出和社会事业发展,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力保障。

  南方日报:在此过程中,有什么困难?

  曾志权:首先需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管理职能。此外,也是最为基础的,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厘清权责,明确划分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压减专项、扩大一般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方面,而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是建立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前提。

  目前我国政府间事权和责任划分较为模糊,许多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立不是直接与政府间事权划分相联系,而是与上级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相衔接。因此,需进一步厘清权责,在明确划分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基础上,才能按照权责,科学划分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

  揭秘广东财税改革明确划分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

  南方日报:那么,我省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曾志权:就是明确划分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此外,改进预算管理以及公平配置政府公共资源也是改革重要的内容。

  南方日报:围绕这三点,将如何深化改革?

  曾志权:在建立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方面,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省以下各级事权范围,科学划分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并调整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它的基本思路已经明确: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改革措施的实效性。通过明晰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解决事权划分不清晰、事权和支出责任不适应的问题。同时,通过取消、转移、强化部分事权以及事权的上收、下放,并理顺政府部门职责关系,确保制度长期有效运转。二是坚持权责明晰,制定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清单。三是坚持系统配套,加强整体制度设计。在理顺省市县政府收入划分、调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同时,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完善政府行政决策机制等。四是坚持积极稳妥,选取部分地区和事权开展试点。今年将在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各选一个市进行试点。

  政府向各类投资主体公平配置公共资源的主要思路是,先明确界定政府可配置公共资源和各类投资主体的范围和类别,再理清各类公共资源可选择和适用的市场化配置方式,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加强多方综合监管、推行竞争性配置三个层次改革,并强化改革的综合配套,确保改革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改进预算管理,将率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其基本方向是要建立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及三者有机衔接、相互协调为核心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

编 辑: 靳临琳
责 编: 靳临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