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利与港澳合作监管
澳人代认有效厘清职责提高效率
过往内地食品及药品安全监管分设多个部门,职能重复及存在盲点,未能起到有效监管作用。《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提高安全质量水平。中联办副主任李刚赞同方案,认为有助内地与港澳开展更多卫生食品监管和合作。澳区全国人大代表认为,设立总局能有效厘清及落实职责,从源头加强监管。
解百姓疑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管。李刚认为,食品和药物是人民群众当前最关心的问题,把两者整合设总局,可彻底解决老百姓的疑虑,特别是药品的效率问题。专责部门的设立亦有助与港澳开展更多合作,加强卫生及食品的监管。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梁玉华表示,近年我国药品、食品负面新闻不断,不利国家形象。现时我国的食品监管工作忽略生产源头,成立总局可厘清职责,顾及生产至销售各个环节,落实责任。方案指出生产经营者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卫生部门作总质量评估,分工细致。冀未来执行工作要到位,梳理整顿整个监管过程。
挽民众信心
药品方面,外国药品受欢迎,主要是其研发、制作、试验过程受严谨监管。内地仍采用专利过期的药品作新药方研制,建议参考国际认同惯例,加大监管,落实制度建设。总局的设立对加强药品食品安全走出第一步,落实了问责制,期望未来继续加强工作,挽回民众对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的信心。
梁玉华建议,我国中药历史悠久,如粤澳合作的中医药产业园,可透过澳门平台,配合内地科研人才提升质量,增强市场信心,逐步打入国际市场。
代表高开贤表示,过往多部门监管,容易出现职能重复及盲点,设置总局可统筹监管工作,避免职责互相推卸。简化手续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行政效率,亦有利降低出口成本。(刘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