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院长黄宁生:
政府须大力建设创新集群
黄宁生代表。 (王辉 摄)
未来几年,广东用什么样的体制、机制和优势资源去吸引国内外真正好的项目、人才,需要进一步考虑。
“老广东,新代表;老科技,新使命。”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院长黄宁生参加今年两会时给自己的总结。在北京这些天,黄宁生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如何为国家和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贡献?黄宁生建议,政府要大力推动创新集群建设。
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短缺
黄宁生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将科技创新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些具体表述,让黄宁生这名“老科技”感到十分振奋。
“5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广东省科技事业的发展。”黄宁生认为,广东省的科技发展,不只是在技术创新层面,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例如,2012年,在广东省的积极协助下,中科院在深圳大亚湾完成了“中微子探测”,发现了中微子振荡第三种模式,获得了“2012年全球十大科学进展”之一。
“我要诉一诉苦衷:怕见市长。”黄宁生指出,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的短缺与广东旺盛的科技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让科研人员感到机遇的同时也感到很大压力。由于优质科技资源是有限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不仅江浙地区对吸引平台、团队、项目等的政策相当给力,而且广州、东莞等地,对好的人才、项目的吸引,反应也非常迅速,投入力度大。“未来几年,广东用什么样的体制、机制和优势资源去吸引国内外真正好的项目、人才,需要进一步考虑。”黄宁生说。
珠三角创新集群在规划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国家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具体的研究机构,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
“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科学发展,需要新的科技活动组织形态。”黄宁生介绍了科技集群的概念。创新集群建设有几大共性特征:首先,以某一领域的知识和关键技术为核心,形成资源集聚、地理集聚和领域集聚;其次,创新集群是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于一体的更高层次上的创新,以科技创新引发产业创新;再次,有一个协调推进机构,有一套协调、交流、互动的机制,企业、研究机构、大学、政府和中介组织等具有互补竞争优势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创新活动。
黄宁生介绍,从前年开始,省科学院就和省科技厅一起调研和规划珠三角创新与转化集群建设。大致设想是,凭借已有的“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基础,以建设珠三角创新与转化集群为主要途径,吸引和聚集中科院科技资源,通过创新集群中重点建设任务的实施,推动院省合作向纵深发展。
据了解,首期规划包括两大领域、八项任务。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领域方面,有基于经济型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工业生产线技术示范,面向陶瓷、铝材、家电三大行业的新材料产业示范推广,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以及家畜养殖营养干预与生态高值技术集成创新与转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领域方面,计划落地中国自主云架构体系与区域示范应用、新型电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轮毂电机产业培育、3D打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和深蓝产业技术创新基地。
“但这些还需要政府层面的介入和主导。”黄宁生建议,国家和广东在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应更加重视科技集群建设,在资金、政策和体制方面有更多优惠和倾斜。(雷雨 曹斯 李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