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广东 > 新闻报道

中小微企业须扶持 民企要大胆“走出去”

来源: 南方日报  浏览字号: 2013年03月07日 15:35

  6日,广东代表团在驻地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王辉 摄)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广东企业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前昨两日,广东团代表围绕龙头企业发展、民营企业“走出去”、扶持发展中小微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议出了不少金点子。

  完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

  “如今实施营改增,我建议对小企业有过渡性支持。”在昨日的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昭信企业集团董事长梁凤仪表示,对有的中小企业而言,过去不交增值税,现在可能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因此要有补贴政策,毕竟实施营改增的初衷,就是让企业享受到实惠。”

  “2011年数据显示,新的就业岗位中有90%在中小企业,有50%的中小企业围着大企业来转,做配套。可以说,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大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一定要落实到位。”梁凤仪说。

  全国人大代表、揭阳市化工新材料协会会长李林楷表示,近年来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困难和实现转型升级压力的双重挑战。他提议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在现有规定增值税进项可抵扣范围基础上,扩大“营改增”的范围。

  “中小企业股东个人所得税重复征税的情形也很严重,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股东投资企业获得的所得税后收益,还要再重复征收一次个人所得税。但大型企业的股东大多不是个人,因此就不用再重复征收一次所得税。”李林楷说。

  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说,目前不少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面临外部变化时,企业很容易信心不足,把资金用于炒房,而不是技术研发、扩大再生产。因此,落实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拖不得。

  为民企走出去提供便利

  全国人大代表、省工商联主席陈丹说,经过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大企业,很多民企实力很强。与此同时,当前欧债危机还在扩散,美国经济刚刚恢复,西方国家经济受到较大冲击。而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中国企业的规模、实力、资金、人才、技术等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走出去“腰杆”很足。

  陈丹建议,我国要搭建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比如领事馆有经济参赞,目前民营企业到每一个国家,很多时候需要官方渠道才能得到透明信息,但是民营企业在与领事馆经济参赞对接方面还不顺畅。他希望国家层面建立有效机制,不论国企、民企,都能得到一视同仁的服务。

  陈丹呼吁,民企去外国投资,要在审批、审核和签证等手续方面获得便利。希望进一步简化对外投资手续,提高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袁利群同样关注这一话题。她建议,对“走出去”企业制定针对性的财税政策,加大跨境资金运营政策改革力度,适度放宽跨境资金流通的限制,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利用全球资源进行境外融资,开展跨国资金运营。她建议考虑设立“海外投资基金”和“海外资源开发基金”,向境外投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等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

  自主创新集聚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有危机感,部分企业因创新力不足、竞争白热化,盈利空间大大下降,甚至是无利可图。有的干脆转移资本移民海外。”梁凤仪说,只有那些坚持走科技创新发展道路的企业,不惧土地、工资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呈现出勃勃生机。

  她建言,对符合国家科技创新条件的新办企业予以免税3年的扶持政策,给企业一个相对宽松的科技转化周期。她表示,现行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扶持力度不小,但认定门槛较高,新办企业很难突破。免税3年是“放水养鱼”,破除了新企业、新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心理障碍,可以让外流到金融市场或海外的资本回归中国实体经济。

  梁凤仪说,她在调研中发现,科技人员更关注社会地位和社会名誉,政协、人大、党团组织应关注这个问题,在进入参政议政领域的名额上向科技领军人物和贡献突出的科技人才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益德环保科技公司董事长王惠群说,我国在基础材料领域相对比较薄弱,制造业要高速发展必须要有过硬的质量,但基础材料的问题导致我们质量上不去。

  王惠群建议,我国当前要大力推动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在具体举措上,他建议政府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同时对创新型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并为引进优秀人才创造优良的大环境。

  “目前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确实不强,而高校、科研院所等有很多科研成果,但转化率低,建议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到中小微企业中。”

  ●建议对符合国家科技创新条件的新办企业予以免税3年的扶持政策

  自主创新:

  ●民企去外国投资,要在审批、审核和签证等手续方面获得便利

  民企走出去:

  扶持中小微企业:

  ■声音

  ●提议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在现有规定增值税进项可抵扣范围基础上,扩大“营改增”的范围

   (记者 黄伟 雷雨 黄应来 李春江 曹斯)

编 辑: 孟玉
责 编: 孟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