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黄石俏江南
记者:黄石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杨晓波:面对资源枯竭的发展困境,黄石人不等不靠,改革创新,勇于突破“资源悖论”,坚持打好“六张牌”,引领城市转型。一是“产业转型”牌,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二是“项目建设”牌,加快引进、实施一批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项目;三是“改革创新”牌,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城乡统筹”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五是“生态建设”牌,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六是“民生保障”牌,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记者: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黄石如何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
杨晓波:产业发展支撑是城市提档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黄石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产业发展路径上,坚持集群化推进;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坚持园区化建设;在产业发展方式上,坚持高新化提升,产业发展实现了由资源产业一业独大向优势产业多业并举转变。
近年来,黄石这座以“挖矿石、炼钢铁、卖粗铜”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从产业结构单一、单纯依靠资源发展的“钢铁侠”,挣脱了资源束缚,“烟囱经济”比重不断下降,华丽变身为产业多元、内蕴智慧的“变形金刚”。从地下延伸到地上,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机械、食品、纺织服装、化工医药接续替代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提升近10个百分点,重工业占比下降近5个百分点。
记者:在城市管理上,请您谈谈“黄石经验”?
杨晓波: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曾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她的抱负。”大城市,不仅体现在大手笔的规划上、体现在大气魄的建设上、体现在高水平的管理上,更体现在她的内涵和气质上。
我们正全力冲刺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夺取中国人居环境奖。为此,我们调结构,调出蔚蓝天空;治污染,治来碧波秀水;修生态,修得地绿山青。目前,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已达到346天。到“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一个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民更幸福的“美丽黄石”将成为现实,一个宜居宜业的新黄石必将俏立江南。 (翟兴波 万金光)
编 辑: 孟玉
责 编: 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