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江苏 > 相关资料

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

(2012年3月)

来源:   浏览字号: 2012年03月02日 09:18

江苏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部和长江三角洲地带,总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6%,常住人口7898万,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江苏跨江滨海,长江横穿东西425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公里,海岸线954公里。现设13个省辖市,下辖104个县(市、区),其中25个县级市、24个县、55个区。

过去的2011年,是江苏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开拓奋进的一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江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扎实做好稳增长、转方式、抓创新、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巩固和发展了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和谐稳定的好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新提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总量达到48604亿元,人均突破6万元,相当于9500美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投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的历史性突破。

——经济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科技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2%,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发明专利申请量均保持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5.2%。

——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苏南在创新型经济引领下加快转型升级,苏中、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太湖在遭遇60年一遇干旱的情况下,水质保持基本稳定。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6341元和10805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提前一年整体脱贫,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控制,公共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全面展开,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对江苏工作“六个注重”的新要求,加强对事关全局和长远重大问题的研究,认真谋划并组织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八项工程”,以此作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重点,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主要抓手,召开专题会议,出台相关文件,逐项推动落实。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推动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着力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去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万亿元,增长17.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63万亿元,增长21.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5.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5.4%。落实好支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积极扩大服务贸易和“两自”产品出口,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15.9%,其中出口3126亿美元,增长15.6%。

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要素供应趋紧、综合成本特别是融资成本上升等突出矛盾和困难,及时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18条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多策并举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采取风险补偿、促进银企合作、加强担保再担保体系建设等举措,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去年全省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超过3000亿元,担保机构在保金额超过2700亿元。

切实稳定价格总水平。加强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点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加快平价店、直销店建设,加大物价调控监管力度,千方百计降低物价上涨对经济增长、居民生活和消费预期的影响。去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更大力度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以创新驱动为主、未来产业结构以服务经济为主的方向,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以转型促发展、强后劲、增优势。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转型升级工程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销售收入2.6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万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4.4%和35.3%。按照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的方向,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做大规模,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2.6%。大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基础战略、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000亿元,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增长47.7%、44.4%和68.4%。前不久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有55个项目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二,特别是在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两个奖项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坚持人才优先投入、优先发展,突出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去年我省入选国家第六批“千人计划”人才39名,其中创业人才27名,占全国总数的32%。

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从源头上降低能耗、防治污染,去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7%、2.5%和2.9%。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清水蓝天”工程,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坚持不懈推进绿色江苏和生态省建设,全省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1.2%,现有国家生态市17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个,分别占全国的1/2和1/4左右。

加强新一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京沪高铁江苏段、铁路南京枢纽站建成运营,崇启大桥建成通车,泰州长江大桥顺利合龙,扬州泰州机场主体建成,宁杭、宁安城际铁路、禄口机场二期、连云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淮河入江水道、长江深水航道整治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三、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省连续八年保持投入增加、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农业大旱之年夺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661.6亿斤,比上年增加14.6亿斤,总量位居全国第四;高效农业面积3011万亩,设施农业面积851万亩,占比分别达到42.8%和12.2%。有序推进城乡发展“六个一体化”,办好农村“六件实事”,解决了28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在全省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努力改善城乡形态、面貌和人居环境。

以推进沿海开发为重点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制定并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滩涂围垦、载体平台建设推进力度,目前沿海地区步入了后发快进、加速崛起的快车道。继续加大对苏北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产业、财政、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并根据苏北各市特点实行“一市一策”,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去年全省区域发展南升北快,苏南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苏中与苏南融合发展步伐加快,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3.9和12.9个百分点。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制定实施省直管县改革试点方案,扎实推进2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全年直接融资1700亿元,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7家,总数达到312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各类产业基金,备案风险投资机构259家、资本规模386亿元。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全省现有村镇银行33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365家。

——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推动国有企业深化内部改革,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提升水平。去年全省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保持全国第一,分别增长56.8%和65.7%。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4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有15家。

——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在抓好南京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宿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同时,去年又在无锡市开展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抓住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变化的机遇,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更高水平“引进来”。引导各地加大招商选资、招才引智力度,更加注重引进龙头项目、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加注重推进服务业国际化。去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21亿美元,增长12.8%。

——围绕开拓发展空间,更大步伐“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知名品牌以及上市融资,更好地利用境外资本、市场、技术和人才。去年全省境外协议投资36亿美元,增长65.5%。

——围绕提升综合功能,推动开发园区创新发展。加快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提升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全省新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

五、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强化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作为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的地位,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

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巩固全省人民为“两个率先”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提高舆论引导和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推动改革由点到面、由省级向市县全面展开。去年全省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加快推进。

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全省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达到400多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增幅,有4家文化企业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入选数量全国第一。支持文化精品创作和生产,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

六、大力推动民生持续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重点是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体系。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4.8%和18.5%,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52∶1进一步下降为2.44∶1。

——突出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扩大就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去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134.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2%,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比重提高到67.8%。

——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推进。

——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7%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增幅与居民收入同步提高。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动态补贴联动机制,全年发放物价补贴4.4亿元。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省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超过45万套,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落实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支持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8%。新建4700多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7%的市、县(市)建成老年公寓或福利院。

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全面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的长效机制,全省信访总量稳中有降,一批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

——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主动消除各种不稳定、不安全因素。

——重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推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组织新架构,全省95%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乡镇和村(社区)。

——深入推进平安江苏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努力建设全国和谐稳定示范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绩效和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全省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八年“双下降”。

七、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纳入“两个率先”总体布局,成立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精心做好省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认真落实发扬民主、推进改革、严肃纪律三项关键举措,圆满完成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工作,换出了干部队伍精气神,换出了领导班子战斗力,换出了科学发展新局面。据测评,这次四级党委换届风气满意率都在99%以上。

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省委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在全省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推动领导干部深入村组、社区和基层单位驻点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带头,省市县三级20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驻点调研,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去年11月,成功召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即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体现党的十七大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这一目标任务,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制定了全国首个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江苏人民将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落实“六个注重”,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编 辑: 沈娟
责 编: zhaojia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