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 大会新闻 > “两高”报告

代表热议最高法报告高服判息诉率

法院权威性提升群众信任裁判公正

来源: 法制网  浏览字号: 2012年03月14日 08:36

  "去年,各类案件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90.61%,二审后达到98.99%。"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作的最高法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在今天各代表团会议审议时,被反复提及。

  代表们纷纷表示,报告多年来首次披露服判息诉率,彰显了法院越来越自信;如此高的服判息诉率,是司法公正最有力的的证明,是司法为民最真切的体现。

  "对于这么高的服判息诉率,我一点都不感到吃惊。"全国人大代表刘玲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作为律师,她在司法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了法院在提高审判质量和水平、强化调解工作过程中作出的种种努力。

  严把案件质量关

  "去年全国法院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90.61%,我们江苏省是94.10%。"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代表一脸自豪地说,他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江苏法院严把案件质量关密不可分。

  据介绍,为统一裁判尺度,解决"同案不同判"问题,江苏高院针对婚姻家庭、民间借贷、渎职犯罪、主观恶性判断标准等矛盾多发、易发案件编写了八个类案审理指南,下发全省法院指导审判工作;同时积极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让控辩双方都参与到量刑中来,让当事人和老百姓了解刑期是怎么"算"出来的,确保量刑公正。

  "案件判决后,不管是代理律师还是当事人都会就同类案件进行比较,如果判决结果超出预期又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必然不服。"北京律师许智慧代表对此深有体会,量刑规范化改革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在许智慧看来,法院系统积极推进司法改革,深化司法公开、加强和完善司法监督等,都有力维护了司法公正,确保了审判质量,提升了当事人对判决结果的信任感。

  案件质量的好坏,与法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密切相关。为此,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积极推进案件质量大评查活动,准备用4年时间,将全省法院系统所有案件评查一遍。

  "以前我们经常搞抽查,是抽查必然有漏网的,所以有些人总有侥幸心理。现在我们对所有案件一律评查,请社会人士参与评查,促使法官时刻把案件质量放在心头。"陕西省高院院长安东代表说,一旦发现案件质量有问题的,轻者责令纠错,重则调离审判岗位、依法处理。

  如今,陕西省法院案件质量和服判息诉率逐年稳步提升。

  调解促案结事了

  前段时间,刘玲代理了一起股权纠纷案件,涉及一家企业的两位大股东。案件二审判决后,一方扬言一定要申诉,并准备就分红、清算另提起诉讼,另一方表示奉陪到底。

  该案一审二审期间法院都做了调解,但没成功。让刘玲没有想到的是,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没有简单的执行结案,而是做起了调解工作,向当事人详细计算了官司继续打下去将付出的各类成本,阐明可能会出现企业无法正常运转、两败俱伤的局面等情况。

  经过长时间调解,当事人双方确定了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方案,握手言和。


  法院权威性提升群众信任裁判公正

  "法院强化调解工作,是提高服判息诉的法宝。"刘玲说,调解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不存在不服的问题,更不会引起上访。

  据了解,2011年,全国各级法院继续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扩展调解工作范围,把调解贯穿于立案、一审、二审、再审、申诉、信访全过程,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行政职能部门、人民调解员等社会各界参与司法调解。去年,全国法院一审民事案件调解与撤诉结案率达67.3%。

  不仅是民事案件,各地法院还积极探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刑事自诉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

  "探索建立刑事和解制度,不仅及时、充分保护了被害人的权益,也给了那些实施了轻微犯罪的过失犯、初犯、偶犯,特别是其中的未成年一次改过自新、复归社会的机会,最大程度修复了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公丕祥说。

  2011年,江苏省法院共审结刑事自诉案件660件,其中以调解方式结案168件,以撤诉方式结案349件,调撤率达78.33%,有力地化解了涉诉矛盾。

  群众更信任法院

  服判息诉为什么高?河北省永年县广府东街村党支部书记宋福如代表的理解很简单:群众更信任法院了。

  宋福如说,信任源于法院、法官为老百姓做了实事。

  他举例说,去年他所在镇一个装修队一名工人施工时触电身亡,因赔偿问题,死者家属与装修队负责人闹得不可开交,社会影响很大。

  该案到县法院起诉后,法官并没有一判了之,而是立即走访双方家庭,认真做好说理释法工作;了解到双方家庭都不富裕后,法官一方面联系医院免除了死者抢救的费用,又组织社会捐款1万多元给死者家属,并为两位老人办理了低保。双方最终都被法官的行动感动了,重新坐下来协商解决了问题。

  "这些年来,法院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非常强,受理案件后,不是坐等判决,而是出动出击,及时化解矛盾。如巡回审判就很受百姓欢迎和认可。"宋福如说,通过服务,法院在群众心里更有权威了,"法院下了判决,那就是最终的结果,绝大多数老百姓都认可"。

  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法院一直在行动。去年7月至9月,全国法院开展了"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干警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改进了司法作风。

  刘玲也切身感受到,法官们越来越会做群众工作了。她说:"现在的法官在群众心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样子了。他们会走下审判台,走进田间地头,和群众促膝交谈。他们会用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解释法律问题,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处理纠纷。群众对他们越来越信任和尊重"。

  "服判息诉,诠释了司法公正,是法律尊严的最好体现。"刘玲说。

编 辑: 丁玲
责 编: 丁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