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两会民生热词:"幸福指数"
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成了各地“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即从过去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向重视环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型,向更加关注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感转变。
“幸福指数”、“幸福感”成了当前社会最关注的民生热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意味着各地发展将渐渐告别热捧GDP数字增长的时代,开启更多关注民众幸福感的实质经济发展新纪元。
最近一期的《中国经济周刊》做了一个“哪个省的GDP含金量更高”的专题调查,引用专家观点认为,GDP含金量与“幸福指数”、“幸福感”基本是一致的,其核心都是提高人均收入,而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方法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加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再乘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根据这个计算,近两年黑龙江省GDP含金量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手中的“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指标表”广为媒体热议,其中“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寿命”、“高中阶段入学率”、“区域森林覆盖率”、“万元GDP能耗”等人性化指标甚为抢眼。垦区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2010年粮食总产量突破360亿斤,可为一亿人口提供一年商品粮;今年将向400亿斤年产量目标冲刺,跃升黑龙江省第一个世界500强企业。黑龙江垦区这个充满民生情结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指标表”,将极大带动全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同样,全国人大代表、哈药集团总经理姜林奎告诉记者,为老百姓谋幸福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哈药集团将把生产保障民生的医保基本药系,列为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为老百姓提供质优价廉的医保药。哈药集团将企业“十二五”发展,定位为“做中国著名、世界知名的大众药品生产基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人民幸福指数,重在增加可支配收入。目前,广东、江苏、山东等省都下调了“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却大幅提高社会保障、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标。今年,北京市长郭金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十二五”期间,北京地区GDP年均增长目标规划为8%,比“十一五”期间调低一个百分点;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目标也为8%,却比“十一五”规划提高了两个百分点。而建设“幸福武汉”、“幸福江阴”等新发展模式,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兴,成为很多省、市“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要民生目标。
要幸福还是要数字?是衡量各级政府领导政绩观和发展价值观根本所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十二五规划”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真正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