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天津 > 代表建言

天津代表精心准备议案:民生在我心

来源: 新华网  浏览字号: 2011年03月05日 08:53

  阳光和煦,三月的北京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在天津代表团驻地,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们紧张忙碌着。为了向大会提交高水平的议案建议,代表们相互交流探讨,认真修改完善,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让百姓吃得更加放心”

  记者来到全国人大代表、东丽区区委书记张有会的房间时,他正在认真修改几份议案。记者看到,其中一份涉及修改食品安全法部分条款的内容。

  张有会代表放下手中的笔,告诉记者,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健康权,事关经济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但目前多部门分段监管的体制,造成监管空白,比如,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职责就跨越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因而在每个环节都需要和分管该环节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将监管落到实处。因此,需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改,建立主体明确的执法体系。

  张有会代表说,确保食品安全管理长治久安的思路应是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执法力量集中整合,归属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为此,他提出: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在食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实现以一个部门为主的“综合性、专业化、成体系”的监管模式;修改现行食品安全法的部分条款,将食品分段监管整合到一至两部门负责,同时成立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年人能够舒心养老”

  让老年人舒心养老、安度晚年,已成为当前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人民群众幸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全国人大代表、市妇联主席朱丽萍在午休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围绕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朱丽萍说,目前我国以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为主的养老格局,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养老的需求。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物业管理、居住人群和老人数量等方面的差异,老龄化社会的加速等问题,对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朱丽萍代表认为,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难题。一是完善以社区村镇居委会为核心、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社会化专业服务与非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区、街、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根据老年人的需要,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二是积极推广建设老年宜居社区。老年宜居社区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于一体,能够统筹建立服务老人的各项功能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社会管理,拉动社会化养老产业升级。

  推开代表的房门,记者看到的几乎都是同样的场景——精心准备议案建议,满怀信心迎接盛会。这一份份议案建议,浸透着代表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这是对广大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郑重承诺。

编 辑: 陈芳芳
责 编: 陈芳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