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重庆 > 代表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住房制度改革实现突破

刘 维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部  浏览字号: 2011年03月10日 15:56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时说,“十一五”期间,重庆市通过构建“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等措施,实现了住房制度改革突破,解决了数百万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黄奇帆说,通过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加速构建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并推动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调控体系,重庆市住房制度改革实现突破。重庆去年开建公租房1300万平方米,首批1.5万套已摇号分配,计划3年内建设4000万平方米,解决200万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高档商品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正有序进行。

  房产税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黄奇帆认为,房产税的出台,填补了我国财产持有税环节的空白,健全完善了我国财税体制。对高价房收税,可以补充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也能够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性需求,但不能奢望仅靠房产税进行房地产调控。

  房地产调控与全社会住房配置体系、国家土地供应方式、供求关系、货币政策都有关系。黄奇帆认为,房产税未来不会对广大中低收入阶层自住普通商品房或保障房开征。

  房地产调控不但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能够改善投资环境,加速经济发展。黄奇帆用重庆的例子证明了这个论断。他说,当前重庆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有保障房体系,开发区也在快速发展,可以为投资者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资金,已经有投资者决定在半年内上马几千万台打印机、监视器的生产项目。因此,合理控制地价、房价,保障老百姓住房,是最大的战略优势。

  此外,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也获突破。从去年开始,已有165万农民工成为重庆城市户籍居民。同时,保留农民工在农村的权利,比如宅基地、承包地、林权用地。与农民身份有关联的国家补助,则给予1~3年的保留。

编 辑: 侯冬
责 编: 侯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