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代表团主页 > 青海 > 焦点图

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青海代表团举行“开放日”活动

紫涵

来源: 青海新闻网  浏览字号: 2011年03月07日 09:50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紫涵北京报道) 一边是代表们踊跃发言,一边是镁光灯频频闪动……

  3月6号上午,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青海代表团打开审议会场的大门,在人民大会堂青海厅举行“开放日”活动。吸引了来自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日本读卖新闻等30多家国内外媒体记者。

  上午9点开始,身着正装或各种民族服装的我省代表们充满自信和激情,畅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识,述说青海大地发生的一个个变化;参会的文字记者认真听取代表发言,不时记录下自己关注的热点内容,准备报道青海的发展变化;摄影摄像记者竞相瞄准,不放过每一个精彩瞬间。

  十二五规划对水利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三江之源的青海,如何做好水利这篇文章,让《中国水利报》的记者赵洪涛很是关注,他说:

  “我觉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快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里面都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大兴水利,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青海既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另外今年也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水利建设项目,我想关注一下青海对水利的将来的建设具体的措施和想法,另外对水利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大美青海是发展中的青海说不完地话题。《人民日报》记者潘少华说:

  “我特别关注的是青海的环境保护,因为是三江源吗,另外一个就是青海经济发展的情况,因为青海是柴达木经济试验区,两者加起来,是一种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青海怎样来协调平衡协调这个关系,加上去年玉树地震灾害,大家特别关注,过来看一看。

  《绿色中国》杂志记者耿国彪多次到过青海,大美青海永远吸引着他的目光:

  “我多次到过青海采访,基本青海全境我都去过,青海提出大美青海、绿色中国跟我们媒体的理念特别一致。”

  在全国人代会上,青海虽然是一个只有20多名代表的小团,而青海代表团却受到了中外媒体广泛的关注。无论是在大会堂前,还是在会议室门口,甚至是在代表房间,只要是记者来采访,青海代表团的代表们都会热情接待,向中外记者展示了自信开放创新的新青海人形象。

编 辑: 侯冬
责 编: 侯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