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刘茜:生态兴农 筑梦乡村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江 珊 王 萍

来源: “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刘茜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陈浅综合养殖总场场长
 
  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陈浅综合养殖总场见到全国人大代表、场长刘茜时,她正在田间忙碌。头戴草帽,一头利落短发,身穿蓝大褂,脚蹬胶鞋,刘茜在果树下、农田里、猪圈旁干着各种农活。看到散养的走地鸡个个“有吃有喝”、精神抖擞,刘茜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郁郁葱葱的富硒果树,树下自由自在的富硒鸡,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油油的麦田,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我们这里随处可见,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刘茜介绍,30多年来,她探索将传统养殖与富硒特色种养相结合,并运用生态种养殖技术带动群众致富增收。近年来,刘茜又尝试发展农村电商,有效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并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积极提供岗位、培养人才。
  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刘茜坚持深入一线调研,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围绕乡村振兴、中小企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提出多件高质量建议,真正把老百姓的期盼带进人民大会堂,以实实在在的履职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刘茜的故事为青年投身乡村提供了鲜活的榜样力量,激励着他们用所学知识反哺乡村沃土。
刘茜代表向记者介绍果树种植情况。摄影/徐航
  创新循环农业链 铺就共同致富路
  在全椒县,一提起养殖,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茜。
  上世纪八十年代,二十岁出头的刘茜毅然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全椒县陈浅乡投身养殖业。尽管家人极力反对,但决心已定的刘茜硬是软磨硬泡地说服了父母,很快筹措了资金,建起了猪舍,购进了猪苗。
  “那时候年轻气盛,总想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心里想着能为生我养我的家乡做些什么。”回忆起过往,刘茜笑道。
  创业初期还算顺利,可好景不长,由于不懂得防治技术,一场流行性猪瘟使她的仔猪死亡近半。一向争强好胜的刘茜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她痛定思痛,认为光有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学习,拜师学艺,掌握一整套养猪技术和防病知识,才能取得成功。于是,她一边向有经验的老畜牧师学习,一边先后报考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函授学习班和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畜牧专业,同时还订阅了大量关于养猪方面的科技书刊。
  她白天干活、晚上读书,将理论一点点融进实践。“有时候晚上看书实在困了,就稍微眯一会儿,醒了继续看。”刘茜告诉记者。她的专业与坚持逐渐赢得了认可,被评为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优秀学员”和安徽省“学以致用致富标兵”。
  通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刘茜成功摸索出一套“酒糟喂猪、猪粪喂鱼、塘内养鱼、埂上养猪”的立体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为后来成立养殖合作社,带领广大乡邻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渐渐地,刘茜养猪出了名,规模越做越大,越来越多当地老百姓找到她,希望跟着她一起养猪。她没有犹豫,牵头成立全椒县富民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很快超过百人。“那时候很多人都怀疑,一个女同志怎么能搞好养殖?但是我靠着勤于学习、善于实践,一步步做成了当地养猪数量最多的合作社,这下人们都相信我的实力了。”刘茜自豪地说。
  2005年,刘茜大胆转型,从传统养殖迈向富硒特色多元化养殖。“受父亲自学中医的影响,我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在饲料中创新加入自主研发的经中草药发酵提炼出的富硒草粉,替代使用抗生素,既增强畜禽免疫力,也提升农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畜禽粪便还能当富硒肥料,用于渔场、果蔬、粮食和牧草种植,而种植的副产品又可用于养殖,真正形成了闭环生态链。”刘茜补充道。
  艰苦创业30多年,从养猪、养鸡、养鱼,到种树、酿酒、开发系列富硒食品,再到成立合作社、成功申请多项国家专利,以及每年为超过10万亩富硒水稻、富硒茶提供社会化服务,刘茜的种养殖事业越干越红火。成绩的背后,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精进。“我从1989年开始养猪,到现在已经快四十年,写下的养殖笔记堆起来比桌子还高。”刘茜感慨地说。
  刘茜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乡亲们闯出了一条农村致富路。创业以来,最让刘茜感到骄傲的,不是自己挣了多少钱,而是带着越来越多的乡亲们一起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提供鸡苗、饲料、技术,还负责农产品回收,基本上是一条龙服务。农户不用担风险,活儿也不重,所以很多老人家、残疾人都愿意一起干,能多一份收入,日子也多一点盼头。”她笑着说道。
  在社会公益的道路上,刘茜始终以满腔热忱默默奉献。她积极组织各类扶贫济困与送温暖活动,持续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并全力帮助贫困户和残疾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她还定期举办公益培训,组织各类免费便民服务,用实际行动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刘茜代表参加农民培训活动。(代表供图)
  这些年,刘茜先后获得滁州市劳模、滁州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徽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等诸多荣誉。2022年,刘茜被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
  谈到劳模精神,刘茜说:“劳模精神,是劳动创造美与价值的火炬,是用实干点燃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她以爱为灯,以行动为火,点亮了许多人心中的希望之光,也让更多人相信,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善良、坚持与责任。
  当好群众贴心人 搭建民意“连心桥”
  2025年全国两会闭幕后,刘茜立刻赶回家乡,把两会上的好消息带给乡亲们。“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种粮的农民能拿到更多补贴,就是鼓励大家要好好种地、多打粮食,把饭碗端得更稳。像咱们农场,以后能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
  “党和国家一直强调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共同把饭碗端得更牢’、‘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这表明我们中国人端牢饭碗的决心和底气,也表明党中央把‘三农’工作放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刘茜高兴地说,农业要发展,必须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乡亲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刘茜都一一耐心解答。“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支持,有刘茜这样的人大代表为咱们传递心声,农场也有机会用上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咱们农村发展会越来越好!”种粮大户孔德喜感慨地说。
  农村是农民的家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本职岗位上,刘茜是带领大家纾困解难、发展致富的领头雁;在代表履职方面,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之前,刘茜曾担任省人大代表,在她的议案和建议里,写满了和百姓生活相关的点点滴滴,涵盖出行、收入、养老等多个方面。从安徽走到全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扎根乡村的刘茜认真跑基层、听民声,一如既往地勤勉履职,提出多件高质量建议,切切实实增进了民生福祉。
  “无论是帮扶困难家庭,还是调解邻里纠纷,很多事看似不大,但群众来找我,我尽心尽力去推动,只要办成了,我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有时正下着暴雨,有人来找,我拎起伞、蹬上雨鞋就赶过去。” 刘茜笑着说道。
刘茜代表与村民交流,察看小麦长势。(代表供图)
  耐心倾听民声,潜心思考对策。刘茜提出的建议承载着厚重民意,直击民生领域热点问题,建议的跟进办理有效纾解了群众的现实困局。
  “感谢您的建议,让有愿望、有能力继续工作的驾驶员多了继续工作的机会!”这是国家有关部门对刘茜2024年所提建议的高度认可和回应。
  “2024年我共提交了8件建议,对办理结果都非常满意。”刘茜告诉记者,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她考虑到退休年龄延迟的现实需求,提交了关于将A、B驾驶证降级年龄延迟至65岁的建议。“对专业驾驶员而言,60岁降级会导致收入大幅减少,加重家庭负担。”
  这件建议很快得到了落实。有关部门明确答复,自2025年1月1日起,根据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驾驶证降级年龄已延长至63岁。“只要身体健康并每年按时提交体检证明,最大可延续至66岁降级。”刘茜说,“这对数以万计的专业驾驶员来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利好。”
  常年扎根基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也是刘茜持续关注的焦点。“功能农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兴方向,更是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刘茜指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她提出打造长三角功能农业创新示范区的建议,已被农业农村部纳入重点督办建议。
  “这件建议是我调研安徽、湖北、江苏等多地的功能农业区后形成的。”刘茜介绍:“建议具体包括加快规划建设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十五五’期间布局功能农业科技创新链项目、支持滁州建设全国功能农业创新示范区,以及设立功能农业‘新农科’专业,加强人才支撑等方面,希望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来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长期奋战在农业一线的人大代表,刘茜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人才的扶持力度,对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及多年来扎根乡村的致富带头人,给予更多关注和扶持。
  深入一线调研 为中小企业建言发声
  除了是一名养殖场场长,刘茜同时也是一名中小企业经营者。曲折的创业经历让她深感自己有责任反映广大中小企业最关切的问题,推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
  2024年,她围绕优化企业信用修复提出了建议。“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制度措施,为企业信用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在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刘茜在调研中发现,“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作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的主要平台,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由于数据共享不畅、修复政策不统一,容易导致企业信用修复信息在不同系统间出现不同步。
  为此,刘茜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信用修复结果共享机制,打通系统壁垒,实现“一次修复、多系统自动同步”,并规范第三方平台的数据采集与公示行为,严厉打击恶意注册和虚假认证等违法违规行为。
  “建议提交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快速办理,办理结果我十分满意。”刘茜表示,2024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持续优化信用修复流程,加快信息共享与互认,切实提升了信用修复服务的精细化、便捷化水平。“很多企业负责人已经感受到了明显变化。”
  刘茜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源于早年担任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监督员时接触到的一起商标侵权案件。当时,一家本地农产品企业的商标被冒用,在多方努力下虽最终解决,但维权过程十分周折。这一经历让她深切体会到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农业知识产权既具有知识产权的一般属性,又因农业领域涵盖广、产品种类多而显得更为复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她提出了“关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具体包括:提升农民等创作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推进专门立法与体系建设,以及加大执法力度、提升保护实效等方面举措。
  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刘茜关注到中小企业尤其是农场主群体对知识产权认知不足的问题。她指出,不少经营者并未意识到日常使用的字体其实需要授权,产品包装中未经许可使用商业字体的行为屡见不鲜,导致字体侵权诉讼频发。
  “近年来此类案件逐渐增多,单个字的判赔金额在500元至1万元不等,若字体在营销中作用关键,赔偿额还可能进一步提高。”她建议,应在合理保护字库字体著作权的同时,积极推动免费字体库和开放字体资源的建设,为中小企业和设计师提供更多合法选择,帮助其远离侵权风险。
刘茜代表与果农一同采摘大枣。(代表供图)
  作为一名扎根乡村的创业者,刘茜也一直密切关注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只有不断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家才能安心经营、放心发展。”在调研全椒县人民法院时,刘茜表达了她的期望:“希望各级人民法院持续深化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健全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更高效的司法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法院的智慧与力量。”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有累,有爱,有明天。”这是刘茜常说的一句话。从养殖场走进人民大会堂,从合作社牵头人到百姓心中的“连心桥”,刘茜始终以踏实的行动,传递着一名人大代表应有的温度与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全力以赴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竭尽全力履行好代表职责,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为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刘茜话语坚定。
  记者手记
  回望当初选择留在农村坚持养猪的历程,刘茜觉得这一切都源于内心的热爱。她笑着说:“我发自内心地热爱乡村沃土,而且我天生‘爱折腾’,认准的事,就想一条路走到底。”
  刘茜的人生经历有力说明,在田间地头也能奋斗逐梦。她在认准的生态种养殖事业上默默耕耘,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让自己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更带领众多乡亲一同奔向共同富裕的明天。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大代表这四个字,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老百姓信任我,我就不能让大家失望。”刘茜的心声质朴而坚定,将责任与担当勇挑在肩上。
  刘茜说,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传递上来,实实在在地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句话变成履职实践。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更应该充分发挥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倾听民声,认真履职建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继2022年被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后,2023年,刘茜光荣当选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出席了2023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凝心聚力绽芳华,接续奋斗启新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激励着广大妇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巾帼力量。刘茜对记者真诚吐露心声:“新时代的中国妇女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半边天’,我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与党同心、跟党奋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争做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将巾帼梦融入中国梦,在新征程上续写更大荣光,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