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闵行区人大多措并举推动“两个联系”零距离

来源: “上海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新修改的代表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两个联系”,即密切国家机关包括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如何把这一新的要求落实到位?闵行区人大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推动“两个联系”零距离。
  国家机关同进站
  让“十五五”规划满载民意
  今年,闵行区人大将每月16日定为“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日”。4月16日,区人大依托全区各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监察委、区法院、区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进站联系代表;组织区、镇人大代表进站联系人民群众。在集中宣传新修改的代表法后,围绕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听取代表和群众的建议。
  “今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一年。今天,带着这个主题,区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来听区、镇人大代表对未来闵行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和想法,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在七宝镇基层实践站,闵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观宝的这番话,打开了10多位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的话匣子,大家一口气“抛”出了30余条意见建议。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吴强对不少意见建议进行了回应,并发出邀请:“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要谋划好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点区域、重大体制机制和重要政策,请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让闵行‘十五五’规划满载民意。”
  据统计,当天共有379名区、镇人大代表,8个区人大常委会专工委,32个区政府工作部门和区监察委、区法院、区检察院相关部门分别走进76个基层实践站、代表联络站,联系接待人民群众450人,收集意见建议289条。
  “三带三进”
  让“两个联系”有保障
  今年以来,闵行区人大各专工委相继带着“学前教育普及及普惠创建”“十五分钟体育生活圈”等议题进站听取意见;32个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同志也应约进站,协助代表联系群众,聚焦民生关切作回应、领任务、抓落实。这种“代表带主题进站听民声,专工委带议题进站议方案,部门带服务进站办实事”的模式,是闵行区人大2024年的创新举措,旨在依托代表联系群众的“小平台”释放民主“大能量”,推动国家机关联系代表,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种灵活高效的进站服务模式得到了基层人大和人民群众的欢迎。
  河东小区是闵行区江川路街道的一个老小区,环绕小区的南溪路、闵东路、河东路建于上世纪60年代,原本服务于周边工厂和码头运输。随着企业搬迁、功能转变,道路逐渐成为“管理盲区”,路边停车、道路拥堵成为居民“心病”。邵宁等5位区人大代表在了解居民诉求后,立即启动“三带三进”解题程序。在滨江代表联络站,一场场由区人大、区交通委、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接连召开。经过深入调研,一套“智慧管理+错时共享”的创新方案逐渐形成:首先清理长期占道的“僵尸车”,安装电子警察严查违停,协调周边单位在重大活动节点临时开放停车区域。同时,一场以“被3条市政道路横穿的这个小区,该怎么管理?”为主题的“人民城市议事厅”大讨论活动成功举行,经多方碰撞,形成居民认可的道路共治公约。一套集聚民智的“组合拳”实施后,“问题路”变为“示范路”。2025年第一季度,区人大江川代表组已经约请相关职能部门进站开展活动10余场。
  “2+12+365”
  让联系服务全天候
  在每月16日“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日”的基础上,闵行人大每年年中、年末开展2次“人大代表集中联系选民月”活动,同时还在全区推行线上“码上约代表”,依托数字赋能,常态化、便捷化地联系人民群众,365天全天候听取民情、汇聚民智。2024年,通过“2+12+365”的线下线上常态化联系模式,共收集到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建议2900条,并依托代表建议系统、“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及时交办、转办,得到了切实的落地和推动。

  今年年初,市民翁女士通过“码上约代表”平台,反映区内银春路北侧人行道路面坑洼不平问题。闵行区马桥镇人大代表陈洁娣接到留言后迅速响应,将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至相关部门。镇人大办组织城建中心、养护单位实地踏勘,协商确定方案并启动修复工作。陈洁娣代表密切关注修复进度和质量,确保每一环节都严格按标准执行。目前,人行道得到全面修整,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得平整坚实。翁女士感慨地说,“现在人大代表是‘时时在线、一约就见’,让我们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