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重温纪兰故事 厚植为民情怀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钰钗 徐航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8期  浏览字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他们坚实有力的履职印迹,充分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势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活力。
  有一位代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同走过66年光辉岁月,见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她就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人大》记者来到申纪兰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市,与读者一道重温申纪兰代表的履职故事,感受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风采担当,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伟大历程和宏伟图景,感受人民当家作主震撼人心的澎湃力量。
  2024年4月,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劳模文化广场的申纪兰塑像后,山花盛开、绿树满坡。摄影/张林虎
  初心不改:
  人大代表为人民 满目青山化丰碑
  汽车驶入长治市西沟村,远处青山环绕,绿树阴阴,白云悠悠,一幅美丽画卷缓缓展开。西沟展览馆馆长郭雪岗介绍:“西沟山高土薄,耕地短缺,早期多是光秃秃的石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当年申纪兰代表带着村民们治山治沟,植树造林,推广种植经济作物的成果。”
  西沟展览馆有一张申纪兰的老照片,画面中她梳着两条麻花辫,抱着沉甸甸的粮食,眼里充满着丰收的喜悦。照片定格的历史时刻,正是申纪兰与西沟故事的开始。
  1951年,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当时的太行山区,流传着一句话“好男走到县,好女不出院”,担任合作社副社长的申纪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家家户户动员妇女下地参加劳动。然而,即便人来了,妇女劳作的积极性还是不够高。原来,按社里起初的规定,男人下田一天记10分工,妇女一天记5分工。“同样的干活,凭啥工分不同?”申纪兰组织男女劳动比赛,鼓励妇女处处争先:放羊、耙地、间苗……妇女们做得又快又巧,社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新确定分配方法,男女同工同酬!
  就这样,申纪兰成为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第一人。这一创举在中国农村妇女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经《人民日报》通讯报道,申纪兰名扬全国。
  1954年,24岁的申纪兰当选首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带着全村人的嘱托,赴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从西沟到北京,申纪兰走了整整4天。西沟到长治没有路,乡里给她找了头毛驴。大山里坡太陡,石头山上的小路太险,申纪兰跟在毛驴后面,走了7个小时到长治,再从长治倒车去太谷,坐火车到太原,一路辗转到北京。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会议历时14天,参会代表1226名,其中妇女代表147名。从这一次会议开始,中国人民自己的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实行。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申纪兰常说,人大代表要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自己是农民代表,要实实在在反映农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郭雪岗告诉记者,在申纪兰履职期间,她每年都要带2件至3件议案、建议去北京,大多数是“农”字号的。
  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耕地保护……履职66年间,申纪兰从未离开过农村,她深知农民所想所盼,尽心履职建言。据统计,自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申纪兰共向大会提交议案、建议420多件,每件都沉甸甸、有分量。
  从中南海怀仁堂到人民大会堂,从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2020年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申纪兰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见证了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020年6月,申纪兰与世长辞,享年91岁。她质朴而鲜明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定格在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册中。
  申纪兰用一生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位扎根农村,将一生献给党、献给国家、献给人民、献给家乡的普通农村妇女,成为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这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申纪兰永远是西沟村的‘申大姐’。”西沟乡政府前有几棵大树,树下一张石桌、几张石凳。“原来申大姐经常坐在这里和我们聊天,聊地里的土豆、玉米长势,聊谁家娃娃要考大学。村里大事小事、婚丧嫁娶,有她在,就什么困难都不怕。”60多岁的西沟村村民周德松回忆起来,依然动容。
  站在这里望去,对面山峦起伏,青松林立,满目苍翠。那是几十年来,申纪兰和几代西沟人在荒山上栽满的青松。青松无言,却为见证。满目青山化丰碑,镌刻着申纪兰用自己一生谱写的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太行壮歌。
西沟展览馆。摄影/张林虎
  履职担当:
  “向申纪兰学习 做人民好代表”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2019年,申纪兰被授予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这枚代表国家最高荣誉的勋章,镌刻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伟绩,饱含着赤诚热烈的家国情怀,其中蕴含的精神值得后来者铭记、学习。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号召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向申纪兰学习,把“初心”和“使命”融入代表履职全过程,用新担当新作为履行好新使命。
  “我听过很多申纪兰代表的故事。”提起申纪兰,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长子县利来农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丽枝颇有感触,“我深深为她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履职为民的情怀、带领家乡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我也是一名农民代表,要向她学习,做人民的好代表。”
  崔丽枝是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人,生于太行、长于太行。为了带领大家致富创收,过上更好的生活,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和种植香菇的良好基础,崔丽枝在2013年创立了集食用菌种植、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她的引领带动下,长子县陆续建成了占地200余亩、拥有70余座菌棚的科技示范园区。
  “发展菌菇产业可以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为农民拓宽致富之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崔丽枝说,希望带动更多村民学习菌菇种植相关技术,共同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简单的话语,朴实的笑容,谈起履职一年多来的经历,全国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设备科副科长张世丽对人大代表身份,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作为基层工人代表,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身处一线、贴近职工,最知晓煤炭产业实情,最了解行业发展难题,能反映煤矿工人最真实的期盼。”
  2010年大学毕业后,张世丽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岗位锻炼成长。随着智能化矿井建设步伐加快,张世丽攻坚克难,带领团队先后设计完成了“新型气水分离装置”、“架柱式电缆拖移装置”、“液压锚杆钻车施工工艺优化”等6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2项。
  站在能源革命的高度,张世丽始终心系产业工人的“急难愁盼”。他围绕改善煤矿职工基本保障、煤矿先进产能建设、煤炭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落地等,积极调研、提出建议。“当人大代表就要为人民发声,为国家献策。我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履职能力,继续深入一线,了解工人们的心声和诉求。”张世丽说。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燃灯塔堪称法兴寺‘一绝’……”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兴寺,山西省人大代表、长治市长子县天王寺法兴寺崇庆寺文物所副所长张宇飞正在为游客们讲解文物的前世今生。
  1993年,张宇飞来到崇庆寺,成为一名文物保管员,从此与文物结下不解之缘。一张床、一套桌案、几摞书册、一把扫帚,当晨曦爬上翠云山头,张宇飞打扫干净庭院,开启寺门,迎接往来游客;当夕阳洒向圆觉殿檐,结束一天工作,张宇飞依旧查阅史料,笔耕不辍。
  远离喧嚣、以寺为家三十余载,张宇飞也曾感觉寂寞、孤独。“一次参加代表培训时,我深刻了解到申纪兰代表的‘六不’,受到很大触动。申纪兰代表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西沟村,放弃更优渥的条件和待遇。那个时候我就在想,人生有舍才有得。文物早就融入我的生命,我愿意为文物保护和交流贡献力量。”
  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加大市县级文保单位保护力度、积极推进文旅兴县……“作为人大代表,为家乡的文物保护工作建言献策,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张宇飞说。
  巍巍太行山,浩气传千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铸就了一道铜墙铁壁的抗日阵线,培育了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
  “革命先烈那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发掘并弘扬太行精神,长治市人大代表、山西中德塑钢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田青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从半个车间、两条生产线,到开创“塑胶共挤”专利技术,产品走向全球,回顾中德走过的道路,程田青用“艰辛坎坷,但又波澜壮阔”来形容。当选人大代表后,程田青将了解民意、为民发声放在了心间。
  “以申纪兰代表为榜样,为增进民生福祉发声,为服务经济发展出力,为更多人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是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初衷,也是今后不断前进的目标与方向。”程田青站在新时代潮头,满目望去,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人民至上:
  小站点助推大民生 架起民意“连心桥”
  一山春色满目新,一路繁花处处景。如果你站在长治市潞州区淮海街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簇簇灌木刚刚吐露翠色,如同一块块嫩绿的护栏,掩映在苍松翠柏下。为什么路边会出现如此众多栽种不久的灌木?
  不久前,在淮海社区人大代表集中接待选民日活动上,人大代表、社区工作人员正与群众围坐一桌,彼此畅谈。“崔书记,咱们门前的路修得这么漂亮,有的绿化带却是光秃秃的。赶上刮风天,都是扬尘。您是人大代表,能不能给咱们反映反映这个问题。”不少居住在淮海街附近的居民向长治市人大代表,潞州区延安南路街道淮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崔永明吐露心声。
  每月11日,淮海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点都会举行人大代表集中接待选民活动。“每月代表接待日前五天,我们都会在微信群和社区公告栏发布接待预告,让辖区选民知道哪名代表接待选民,以便选民有针对性地反映意见和建议。群众提出的每一件民生诉求,我们都会认真倾听记录、一一给予回应。”崔永明介绍道。
  每月11日,淮海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点都会举行人大代表集中接待选民活动,倾听人民群众心声。摄影/李静
  流浪犬在小区游荡,给居民造成安全隐患;物业公司突然上涨停车费;路灯不亮,居民夜晚出行不便……崔永明和其他人大代表将老百姓反映的问题事无巨细记录在案,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贯彻《长治市文明养犬条例》,开展为期103天的专项整治活动,挨家挨户宣传法律法规,解决了流浪犬扰民问题;召集律师、物业、居民等多方代表举行座谈会,各方就物业费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对社区内所有背街小巷进行调研,协调安装64盏路灯,照亮了群众的回家路。
  “让老百姓来发声,让老百姓来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树扎根在老百姓心中,才能枝繁叶茂,永远生机盎然。”与老百姓在一起,崔永明总有说不完的话、交不完的心,“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听民意、解民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注脚。在社区设置人大代表联络点,不仅在距离上与群众更近了,也让我们人大代表和群众的心更近了。”
  申纪兰代表曾说过:“人民代表大会让人民有了说话的权利。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每每看到这句话,崔永明都感到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申纪兰代表一辈子都将老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值得我们每一位人大代表学习。人大代表就是群众心中的‘一盏灯’,履职不只是嘴上说说,还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切实化解民忧民愁,让群众露出满意笑容,那才算是真正履行了代表职责。”
  听民声,代表化身知心人;解民忧,小站点发挥大功效。
  为进一步夯实代表联络站“连心桥”的作用,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联络站功能作用、平台建设、人员经费、组织保障、活动安排等。目前,长治市12个县区共建有规范化实体代表联络站136个,在乡镇(街道)所辖村庄、社区、片区等地域建设相应的人大代表联络点396个,构建形成人大代表联络站下设若干人大代表联络点的立体化格局。
  全市91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混合编组,进站全覆盖,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纾困解难,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变成放心事、暖心事、舒心事。数据显示,仅2023年,全市代表联络站线上线下共开展3513次活动,进站代表103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342件,其中,4408件事项已经得到解决落实。“有事找代表,满意在站点。”如今,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早已成为群众的“幸福驿站”。
  重温申纪兰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66年的履职经历,从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到她为民法典的通过投下庄严一票,折射人民当家作主的真谛;追寻申纪兰的足迹,踏上她曾经率领妇女不舍昼夜、植树造林的小花背,山花烂漫,尽显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聆听人大代表朴实无华的话语,每一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每一份写满民意的建议议案,深刻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履职情怀。申纪兰身上的精神早已融入满山苍翠,向世人诉说——没有一种根基,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坚实;没有一种情怀,比为人民服务更崇高。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