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花春:履职路上的“边境小黄花”

通讯员 黄江梅《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冯添

来源: “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隆冬时节,南国边陲依然是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广西边境8个县(市、区)发展情况如何?边疆民族地区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得怎么样?需要突破什么政策性、制度性障碍?
  “走,到边关去!”2023年1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带着心中的问题,来到地处中越边境的宁明县爱店镇参加“会前调研走边关”活动,为在2024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做足功课。她一路走访、座谈,认真听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群众心声……
  黄花春代表(右二)在宁明县爱店镇国门学校调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黄花春身处边境多年,对边境的建设和发展非常关注。每年全国人代会前,她都会到边境去走访调研,就发现的问题整理形成建议。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前,她几次到宁明县等地的口岸进行调研,了解到在推动智慧口岸建设过程中,存在建设资金缺乏和有关方面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得到国家部委层面的支持和指导。为此,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她提出了“关于请求支持广西建设边境智慧口岸的建议”。国家海关总署就建议办理情况与她进行两次沟通后,认真作了书面回复,对建议中提到的推动越方协同开展智慧口岸通关合作、指导开展中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信息互联和数据互通试点等内容,都逐一作了回应。
  “边境智慧口岸建设推动之后,中越信息互联、数据互通方面有了改善,通关速度明显加快,物流库存也畅通不少。”黄花春说,这次“会前调研走边关”活动,她又到宁明爱店口岸现场视察。当来到位于1223号界碑的中国爱店—越南峙马口岸关口时,看到那一辆辆载满货物的运输车,穿行而过,一派繁忙景象,她打心里高兴。
  作为来自教育一线的人大代表,她对教育事业始终保持着热爱和执着。2023年,在调研走访边境县市的近10所学校后,黄花春发现,“双减”政策开始实施后,城镇学校课后服务开展相对较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但农村地区学校的课后服务情况却并不乐观。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她围绕调研所见所得,提出了“关于加快完善乡村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体系的建议”,同时针对学生群体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建言献策。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第一时间电话微信联系她并征求意见,很快办理了相关意见回复。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6年来,黄花春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视察调研、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等活动,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推动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掌握一手情况,共撰写及领衔提出36件议案、建议,不停地为教育、民生和社会发展发声。身边的同事、学生会亲切地称呼她一声“小黄花”。在大家心中,这代表着微小却一直坚强盛开的希望。
  “我会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和履职能力、工作能力,务实高效,积极作为,努力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黄花春说,她将倍加珍惜履职机会,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待。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