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莆田人大:尽心尽责促落实 聚焦教育为民生

文/通讯员 许爱琼、佘仁明《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晓琳

来源: “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2021年09月09日 14:21

尽心尽责促落实

聚焦教育为民生

——莆田市人大依法监督推进“十三五”规划的76所学校建设侧记


5次调研视察、5次专题询问、12条代表建议、6次上常委会会议,连续4年作为民生实事重点跟踪督办,开展23次各种形式的监督活动,各级人大代表参与436人次……

依法监督,把脉问诊开良方;为民履职,凝聚合力解难题。

在4年多的时空坐标里,从盯紧教育总体规划布局的“大写意”,到每所学校单点逐项监督的“工笔画”,福建省莆田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上学难”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聚焦“十三五”期间规划的7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进展,立法护航、高频监督、创新方式,用“钉钉子精神”推动一所所学校落地开工建设。

立标杆:制定良法促善治关注民生重教育

在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开展的教育议题视察调研中,“上学难”“入园难”问题常常被提及。为解决“上学难”问题,莆田市委提出“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努力建设教育强市,重振教育雄风”的目标;市政府研究通过《莆田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2015-2030)》,并确定全市“十三五”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建设7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的任务。

一边是76所学校建设进展缓慢,一边是“上学难、入园贵”矛盾日益凸显。立法保障规划实施,势在必行。

2015年,设区市人大获批地方立法权。发展急需、群众急盼,这两项重要的标准,使得“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从众多立法选题中脱颖而出,成为莆田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的立法首选。

在广泛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个个现实难题摆在面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刚性不够,执行随意性大;规划预留的建设用地存在被侵占、挪用问题;新建、扩建学校少,“大班额”现象突出……

破解难题,先立规矩。《莆田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逐项作出刚性约束:将布局专项规划内容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空间上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及零星住宅区开发时,应根据周边人口聚集密度和新建住宅区集聚人口数量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或者进行扩建、增容……

直面痛点,敢于较真。社会各界对立法工作的积极参与和建言献策,助力《条例》的各项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更加细致、更有刚性、更具针对性。省人大常委会及省级有关部门也帮助反复推敲、打磨条款,协力制定出法规精品。


2018年6月29日,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莆田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莆田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2018年2月27日,《条例》经莆田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于2018年5月31日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自当年9月1日起施行。

千锤百炼锻利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有了科学的指引和法律的保障。人大监督,坚持问题导向,从此“利剑”在手,有章有法。

出重拳:高频监督鼓干劲靶向聚焦解难题

“‘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学校可新增多少学位?至目前已经建成投用多少学位?如何破解学校建设的堵点、难点、痛点?”2018年10月15日,伴随着浓郁的“火药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关于《条例》实施的检查报告,就76所学校的建设进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会议持续2个小时,与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围绕76所学校建设过程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轮番“开炮”,点题询问。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应询,并对待解决事项作出承诺。

询问只是手段,落实才是目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阮军明确提出监督目标:“人大对76所学校建设情况将一督到底,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找准症结、精准破难,高频次、大范围的监督活动陆续展开、年年推进,执法检查、视察调查、专题调研等手段轮番上阵。从硬件投入到建设进度,从近期建设到长远发展,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到实践中碰到的难点,每份报告的附件都以表格形式精细呈现,逐一细列“问题清单”,并出谋划策提出整改建议。

“‘十三五’已到最后一年,为何还有一些学校进度慢甚至处于停工状态?”“将采取何种措施解决建设偏慢问题?”2020年8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全体审议,林秀峰、黄建涵等多位委员连连发问、追问,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回答问题。

“请各相关部门会后认真研究处理,确保问题和建议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确保千金一诺、一诺千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萌芽布置会后“作业”。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学位问题是保基本,我们一定会努力抓好,相信我们的县区也会重视抓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国防在会上郑重承诺。

人大监督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融合的监督模式日渐成为常态。群众参与发现问题、反映问题,人大代表、媒体记者紧盯问题、曝光问题,人大常委会咬住问题、督促解决问题,“十三五”教育规划建设进展情况频频见诸新闻媒体,全景式呈现在群众面前,市直部门、相关县(区)每个阶段的承诺也在媒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盯现场:全景“考问”传压力动态跟踪促落实

代表出卷、政府答卷、人民阅卷。在市人代会召开前后,市人大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电视专题问政“十三五”教育项目建设,年年有比较,全景传压力。

为确保每次问政更具直观性、针对性,市人大常委会事先邀请主流媒体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明采暗访拍摄现场。问政前,常委会领导及相关委室人员分别对素材、主持人及代表的提问设计等逐一严格把关。

2019年1月4日,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在市广电中心演播大厅,事先制作的短片抛出76所学校建设进度话题后,人大代表现场化身“观察团”,围绕话题犀利提问,市教育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项目涉及的县(区)长随即“答卷”,由人大代表、媒体代表、市民代表组成的“评议团”现场见证、记录、“阅卷”。


2019年12月19日,莆田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人大代表问教育”活动,聚焦“十三五”期间规划布局的7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落实情况。(莆田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2019年12月19日,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前夕,“人大代表问教育”活动在市广电中心演播大厅再次举行。围绕电视短片中播放的关于76所学校建设最新进度和上次电视问政时相关部门、县(区)作出的承诺,对比找差距,对比验承诺,相关部门、县(区)长再次接受人大代表的轮番“考问”。

“提问够‘辣’,回答够‘真’。”现场观看的市教育局干部翁林阳说,这样“直观、直白”的问答公之于众,接受监督,工作岂能推动不了呢。


2020年7月22日,莆田市人大代表视察秀屿区第五实验幼儿园规划建设情况。(莆田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确保建设进度?早在2020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76所学校建设推进情况列入年度重点监督计划,每2个月组织一次人大代表深入在建项目问询,并在主流媒体上晒进度、促进展。人大代表化身“考官”,看施工、问对策、督进度,县(区)有关领导现场“答题”。接近收官,2020年10月,莆田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莆的省人大代表,专题调研76所学校建设情况,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畅言献策。

高频聚焦,高调推动。一次次组织代表现场调研监督,让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相关负责人“红了脸”“出了汗”。他们也进一步释放出攻坚克难的拼劲儿,逐个分析存在问题、制定实施方案、突破关键环节,迸发教育服务民生的强劲动能。

持之以恒,终见效果。莆田市“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7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除结合片区改造、规划调整等原因依法调整缓建10所外,均已全部建设完毕。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聚焦教育民生,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始终走在路上。

编 辑: 刘 冬
责 编: 于 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