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阳江阳春:侨乡焕新颜 人大代表履职赋能乡村文旅

来源: 南方+客户端  浏览字号:
  岗侨驿站斑斓小食,非遗腊鸭制作展示,《长安的荔枝》取景地……连日来,阳江市阳春市岗美镇凭借古村活化展演、红色文化讲解、侨乡文化体验等特色活动,成功跻身粤西乡村文旅“热门打卡地”。
  从“单赏古建”到“沉浸体验”,从“只售农产”到“玩转文化”,从“分散经营”到“集群发展”,这背后离不开岗美镇近年来锚定“古村活化+乡村文旅”的发展定位,以“文化赋能+产业融合”的农文旅发展模式,推动镇域从“传统农业镇”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的稳步跨越。
  而这份文旅破圈的亮眼成绩,同样凝结着岗美镇人大代表的持续发力与主动担当。岗美镇人大代表在实践中创新形成“三维”工作法,通过“文化挖潜强根基—资源整合促发展—服务提质聚人心”三线协同的务实举措,有效破解了古村活化难、文旅融合浅、服务配套弱等发展瓶颈。
  深挖侨脉
  调研引路激活文化富矿
  “岗美镇旅居海外侨胞超3万人,侨文化资源是独有的发展优势,但长期缺乏系统开发。”在去年底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工作专题调研中,阳江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针对这一现状,调研组结合侨胞乡愁情结与乡村旅游需求,提出“以侨为桥、文旅融合”的发展建议,明确指出将侨文化元素融入驿站打造、节庆活动和服务配套建设。
  在阳江市人大常委会的跟踪指导下,岗美镇人大迅速组建侨文化挖掘专班,梳理侨史资料20余万字,征集侨乡老物件86件,最终确定以“侨乡记忆+便民服务+特产展销”为定位的岗侨驿站建设方案。从驿站功能布局到展品陈列设计,岗美镇人大全程参与论证,多次组织侨胞代表召开议事会优化细节。今年国庆节第一天,岗侨驿站如期开业,集中展示侨乡变迁史,销售腊鸭、豆豉等岗美镇特色农产品,并开发斑斓系列华侨特色饮料点心,成为连接海内外侨胞的文化纽带。据统计,岗侨驿站开业以来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日均营业额达4000元,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同步提升。
  “人大的建议让侨文化‘活’了起来,现在海外亲戚回来都要去驿站看看。”岗美华侨办事处主任杨辀感慨道。阳江市人大常委会还推动建立侨胞返乡创业服务机制,依托驿站设立政策咨询台,解答归侨、侨眷投资疑问120余次,成功吸引3名归侨、侨眷返乡参与文旅项目开发。
  盘活闲置校舍
  精准施策筑牢共富根基
  “空置学校杂草丛生,看着真心疼,能不能想办法利用起来?”在岗美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接访活动中,群众的呼声被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这一问题迅速进入阳江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视野,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全镇共有14处闲置校舍,总面积超10.12万平方米,同时周边农户普遍面临农产品储存难、销售散的困境。
  “要让闲置资产变成共富资本。”基于调研结论,阳江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向岗美镇政府提出“分类盘活、产业适配”思路建议,对交通便利的校舍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对区位偏远的打造特色养殖基地。为推动建议落地,岗美镇人大主动对接农业企业,组织开展“闲置资产+产业项目”对接会,成功引入广东耘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2500万元,将新圩村闲置学校改造成集冷库、加工、仓储于一体的综合厂房。
  按照工程进度,本月底这座现代化厂房将建成5000立方米低温冷库,配备全自动分拣设备,不仅收购本地荔枝、番薯、蔬菜等农产品,还辐射周边多个乡镇,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以前荔枝熟了怕烂在树上,现在冷库就在家门口,一斤能多卖2块钱。”新圩村农户郑大叔算了一笔增收账。预计项目建成后,厂房运营每年累计收购农产品800余吨,带动200户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超30万元。此外,在阳江市人大指导下,荔朗村闲置校舍改造的腊鸭加工厂也实现规模化生产,年增加集体收入40余万元,让“沉睡资产”真正产生了“唤醒效应”。
  精雕细琢
  履职赋能擦亮乡村底色
  “古村落保护不能只留‘空壳’,要兼顾风貌修复与民生改善。”在轮水自然村调研时,阳江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针对水寨古村落保护与人居环境整治脱节的问题,提出“保护优先、有机更新”的指导意见。这一建议被纳入岗美镇美丽圩镇建设规划,成为推动乡村面貌蝶变的重要建议。
  岗美镇人大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代表履职重点,组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开展“随手拍、促整改”活动,累计收集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问题线索46条,全部转交镇政府挂牌督办。针对古村落保护,调研组邀请文物专家现场指导,明确“修旧如旧”标准,谋划实施青石板路修复、古建筑修缮等8个专项工程,同步完善污水管网、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实现“保护与整治同步推进”。
  如今的水寨古村落,既保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又配备了现代化生活设施,成为岗美镇文旅融合的重要节点。“以前村里污水横流,现在走哪儿都干净,游客也越来越多。”轮水村党总支书记黄世枢介绍,古村落改造后吸引写生、摄影爱好者超5000人次,带动2户村民开办民宿。与此同时,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岗美镇还以谢氏宗祠为核心打造廉洁文化教育阵地,同步推进水寨古村落保护,依托437年历史的古建筑资源,探索 “古村落活化+乡村旅游”的潜在路径,建设绿美小公园2个,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提升至100%,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两年在各村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位列优秀。如今的水寨古村落,河道清澈、街巷整洁,生态宜居画卷徐徐展开,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提供鲜活实践样本。
  从默默耕耘的传统农业镇,到备受青睐的“乡村文旅打卡地”,未来,阳江市阳春市岗美镇这一承载古村记忆与非遗活力的文旅小镇,将以笃行步伐,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持续深耕,让更多人看见农文旅融合的乡村答卷,不仅有古村韵与烟火气,更有绵长生机与广阔未来。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