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宜春市人大:强化生态环保监督 全力建设美丽宜春

来源: 江西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24年全省设区市污染防治攻坚成效专项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且考核成绩列全省第一。截至2025年10月,市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以及3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等指标均同比改善且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宜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2025年环保宜春行活动情况报告时指出。宜春天蓝、水清、山绿、城美,来之不易的成绩也是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强化生态环保监督、全力建设美丽宜春的精彩“答卷”。
  近年来,宜春市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监督工作的优先领域,坚持“生态报告+环境报告”双报告制度,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监督方式,督促和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建设美丽宜春。
  突破难点,护航锂产业发展
  宜春含锂瓷土矿资源丰富,有着“亚洲锂都”的美誉。“十四五”之初,市委、市政府敏锐地察觉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明确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市人大常委会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在全市大局中去谋划推动,聚焦首位产业开展重点调研,建议要把握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严格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对锂电新能源企业进行监管,确保我市首位产业环境友好。
  市人大常委会履职行权不止于建议,更有依法监督、一督到底的气魄。自2023年起,市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以听取和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为抓手,将锂电新能源产业环境影响纳入监督范围,从特征因子污染防治、锂冶炼剩余物消纳利用以及环境风险防控等多角度,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压实企业生态环保主体责任,把好资源开发关、生产控制关,守牢生态环保底线。2023年,督促涉锂园区及重点企业强化特征因子污染治理。2024年,聚焦锂冶炼剩余物消纳利用,实地推动消纳场的建设,助力科技攻关,加快锂冶炼剩余物综合利用。2025年,关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推动强化“南阳实践”成果实施和应用,加快建设环境应急防控体系。
  经过三年的持续跟踪监督,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C类先导专项“特色锂矿石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成功落地宜春,推动在“吃干榨尽”中实现锂尾矿的高效利用。特征因子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在全国会议上获得生态环境部领导肯定,锂冶炼剩余物环境监管平台项目荣获国家工信部举办的全国第七届“绽放杯”大赛一等奖与特色奖,化工园区建立三级防控体系,有力防范环境风险,全市生态环境安全态势保持稳定,实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
  发力焦点,助力鄱阳湖降磷
  近年来,鄱阳湖水质总磷浓度偏高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专门出台《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宜春市人大常委会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连续3年将检查《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纳入环保宜春行活动内容,精准发力,助力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
  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合督办、同频共振是持续22年开展环保宜春行活动得出的有益经验。2023年,环保宜春行重点检查中,检查组发现上高野鸡水流域总磷浓度居高导致水质不达标,给下游国考上高良田断面达标构成威胁。市人大常委会会同上高县人大常委会沿河一路察看,查找问题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上高县人大常委会以问题清单方式向县政府反馈,县政府启动上高县野鸡水流域河道清淤项目等措施,全力提升流域水质。2024至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连续两年赴上高野鸡水流域进行明察暗访、抽样检测、跟踪回访,推动野鸡水流域水质持续巩固提升。经过跟踪监督,野鸡水流域水质持续改善,今年1—10月,国考锦江上高良田段总磷浓度比2023年同期下降38.5%,水质提升为Ⅱ类。该项监督工作成效得到省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的批示肯定。
  凝聚人大监督、部门监管的合力是持续擦亮环保宜春行“金字招牌”的重要法宝之一。实现总磷浓度下降,需要包括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环保宜春行活动坚持以市人大相关委员会和政府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充分激发部门积极性,持续深化《条例》贯彻实施。市生态环境局连续三年开展涉磷企业排查整治,加强园区涉磷污染治理,实现磷化工企业一企一管、明管输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督促方科等生活污水处理厂不断优化工艺,削减尾水总磷。
  在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至今年10月,全市32个国省考断面总磷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24%,其中10个国考断面总磷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15%,宜春市总磷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与削减,为鄱阳湖降磷作出了积极贡献。
  紧扣重点,推动突出问题整改
  中央环保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的体制创新和重大的改革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宜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将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贯穿人大生态环保监督工作始终,成立由部分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及有关专家等组成的调研组,对照问题清单,逐一实地“过筛”,摸清整改实情,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整改方案、整改时限,确保问题不折不扣如期整改到位。
  高安市城南片区生活废水通过月亮湾闸口排入锦江问题是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之一。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持续6年,赴高安月亮湾闸口,助力属地政府通过实施污水管网改造截污工程、新建城南污水处理厂、启动清淤疏浚纳污综合改造工程等措施,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持续改善月亮湾闸口周边水质。截至目前,高安市政府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设污水管网15公里,支管网45.5公里,从源头、中端、末端解决生活污水外排问题。该项整改工作列为省生态环境保护警示片的正面典型案例,实现了从负面典型到正面模范的转换。
  环保赣江行活动是省人大常委会环保监督的品牌。市人大常委会历来高度重视环保赣江行活动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2025年,常委会主要领导率队对环保赣江行活动反馈的具体问题逐一实地督导和回头看,推动各具体问题均全面完成整改并建立防反弹机制。高安市筠阳街道南门村家禽养殖场曾因整改成效出现反弹引起群众投诉,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暗访专题片案例之一。通过市、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督导,该养殖场实现全面退养,属地建立定期巡查机制并承诺规范集体土地租赁管理,确保不再引入环保不达标项目。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大力督促下,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总磷专项督察反馈问题均得到有效整改,为宜春取得污染防治攻坚成效专项考核全省第一的好成绩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成绩,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说,生态环境保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大生态环保监督工作任重道远,市人大常委会要继续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作风推进生态环保监督工作,为全力建设美丽宜春贡献人大智慧、彰显人大作为、凝聚人大力量。(宜春市人大张钦供稿)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