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阳岳球:深耕田野的“稻”学家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许欣宜 赵祯祺
阳岳球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刚走进稻田基地,远远就看到一只只“蝴蝶”一会儿徜徉在稻田上空,一会儿悠闲地掠过田塍。走近才发现,原来那不是蝴蝶,而是正在完成植保防治任务的一架架小型无人机。
“这种无人机一次可装15升生态农药,每小时可喷洒90亩田地。”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阳岳球介绍起自己的“宝贝”时,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阳岳球自读书时就与农业结下了缘分。那时,他常去父亲所在的公司帮助销售农药、化肥。1988年高中毕业后,他便跟随父亲的脚步进入生资公司,一干就是20年。
那段时间里,他每天与农民打成一片,看着他们下田种地、育种插秧,皮肤晒得黝黑,满身都是泥泞。到了来年,有时能盈车嘉穗,有时却颗粒无收。“我要跟现实较劲,不能让农民永远吃‘看天吃饭’的苦。”阳岳球下定决心改变这种现状。

阳岳球代表(右二)与种粮大户交流,听取意见。摄影/赵祯祺
2009年,阳岳球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抛弃“铁饭碗”,借了数十万元,与他人合伙承包了2000多亩土地,注册成立了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他一直梦想的种田事业。
然而,阳岳球的创业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创业第一年,在晚稻扬花结穗关键时期,天空却突然刮起了寒露风,看着原本生机勃发的禾苗一夜之间变成了把把青草,阳岳球虽然心痛,但更多的是不甘。他又一次选择了跟现实较劲。
经历几次失败,阳岳球逐渐明白,藏粮于技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缺乏种稻经验的他自掏腰包,前往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大和浙江金华等地学习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并聘请省农科院的教授和岳阳市农科所的研究员作为技术顾问。
从播种、育秧到收割、仓储全部引进现代技术,阳岳球不仅培养“蝴蝶兵”,还组建起一支完整的“田野部队”——新型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烘干机、工厂化育秧设备等大型智能农机具近200台,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实现机械化还不够,还要规模化生产。他组织新建了日烘干300吨的稻谷烘干车间和万吨粮食加工厂。合作社丰收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早稻平均亩产稳定在950多斤,晚稻亩产可达1060多斤,实现了双季稻的吨粮目标。阳岳球还曾与隆平高科合作,创造了洞庭湖低海拔地区超级稻亩产的新纪录,得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亲自指导和验收。
“他起早贪黑、勤奋刻苦,敢闯敢干,有拼搏的韧劲儿。”阳岳球对稻田和农业事业的热爱,让周围人都赞叹不已。阳岳球还获得了“全国种粮大户”、首届“全国十佳农民”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深植这片土地,阳岳球心里全是土地上的人和事。2023年,阳岳球发起成立了屈原管理区水稻科创联盟,组织选种、集中育秧、统防统治、冬闲种植绿肥等,帮助联盟成员和当地农民实现亩均单产增加110斤。同时,他还精心规划着土地四季的用途:两季稻、一季油菜,还有“稻蛙—稻虾”共作、循环种养模式。
多年来扎根农村、深耕农业、深知农民需求的阳岳球,也将基层经验和农民期盼带到了北京。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他提出关于推动集中育秧的相关建议。
“通过集中育秧插下去的田,除草剂用药少。希望国家对机插秧、机抛秧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在阳岳球看来,集中育秧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有效提高秧苗质量和成活率,还能为农民节省时间和劳动力成本。因此,有必要呼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鼓励更多农民参与其中。
站在希望的田野上,满眼翠绿的秧苗与高科技病苗测报仪相映成趣,智慧农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我是一个农民代表,始终代表农民的利益。我将继续为农民发声,助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带领更多乡亲们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阳岳球话语铿锵。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