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龙岩人大:始于“有智之言” 成于“有益之事”

来源: “龙岩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停车收费公示牌换上白、蓝、黄‘三彩’新装,这是我前年提的建议!政府不仅没忘,还实实在在推进落实,咱代表为民发声的价值,这一刻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看着龙岩市中心城区街头一个个崭新的停车收费公示牌,龙岩市人大代表陈忠铭难掩激动。这一幕,是龙岩市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注脚的具象化。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近年来,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工作,从平台建设、流程优化、机制创新等方面整体考量,强化工作措施,一体推进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确保代表收集到人民群众的“有智之言”转变为受益于人民群众的“有益之事”,积极为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人大力量。
  源头筑基:让建议充满“民生温度” 
  “人大代表是群众的‘传声筒’,更是发展的‘智囊团’。要让代表沉下去、民意浮上来,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推动工作的‘施工图’。”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詹昌建在换届伊始的主任会议上强调。 
  提升履职能力是代表“善发声”的前提。为此,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龙岩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培训工作五年规划》,构建“分层分类、精准施教”培训体系。2022年以来,除覆盖全体新代表的初任培训外,已举办3期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760余人次代表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提建议、搞监督的“真本领”;还组织7期专题培训,带领367名代表和人大工作者赴广州、杭州等地“取经”,学习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经验,让代表履职视野“走出去”、能力水平“提上来”。
  2025年6月8日至14日,龙岩市部分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在浙江大学参加专题培训
  拓宽知情渠道,让代表“懂全局”。围绕年度立法、监督重点,龙岩市建立代表自主申报参与监督活动机制,代表既可结合行业优势、专业特长,受邀参加或列席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专委会各类会议,还可自主申报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各类活动。2022年以来,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累计组织800余人次代表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产业调研、医疗保障政策检查等工作,在闽台农业合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广龙对口合作等领域建言,让建议既贴合发展实际,又紧扣群众需求。 
  “人大代表联系月”是民意汇聚的“黄金窗口”。自2017年起,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将每年8月定为“人大代表联系月”,围绕“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主题,组织全市9213名五级人大代表下沉基层。在7个市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133个代表工作室、525个村居片区联络站里,代表们与群众促膝长谈,记录诉求难题。每年参与活动的代表比例超90%,一个个带“泥土气”的建议,成为反映民生、推动发展的“鲜活素材”。
  精准交办:让责任拧成“一股力量”
  “作为承办大户,交办会就像‘导航仪’,让我们清楚该接什么活、该怎么干,责任一点不含糊。”龙岩市财政局负责人的话,道出众多承办单位的心声。 
  每年市人代会结束后,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这场“重头戏”上,龙岩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明确办理“硬要求”,龙岩市政府领导通报上一年度成绩单、部署当年任务,优秀单位分享办理经验,新承办单位作表态承诺。通过“晒成效、定目标、传经验”,让承办单位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形成“办好建议是本职、办不好建议是失职”的共识。 
  为避免建议错办漏办,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承办单位若发现建议不属于本单位职责,需在规定时限内书面说明,经交办机构复核后重新分配。“去年收到的相关建议,发现属其他市直部门的职责,当天就申请调整,没让建议‘耽搁’。”每年的交办会上,都会有相关市直部门作经验交流分享,他们对这一动态调整机制带来的效率提升尤为满意。
  代表建议“对号入座”,方能实现施策精准高效。针对代表提出的“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相关建议,龙岩市发改委牵头在全省率先出台《龙岩市文明规范行政执法办法》《龙岩市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备案管理制度(试行)》,全年累计减少涉企执法检查243次;针对代表关注的“推动建立龙岩市健康养老服务多元化”诉求,龙岩市民政局推动龙岩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养老服务为民办实事项目,指导县级深入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平安通”服务试点……各承办单位始终将代表建议办理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完善政策体系、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秉持求真务实理念、聚焦办理质量提升,全力将人大代表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龙岩高质量发展的“良策实招”。
  硬核督办:让落实掷地“有声” 
  “从‘1030’代表建议办理机制到主要领导专题督办,我们的督办措施一直在升级,就是要让建议不‘悬空’、办理不‘走场’。”龙岩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介绍道。 
  “1030”机制是督办“王牌”:每年从数百条代表建议中筛选10件事关全局的重点督办建议,由龙岩市政府领导领办、龙岩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督办,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全程跟踪;再确定30件民生热点建议,由市直部门一把手经办、30位常委会委员督办,配备联络员、成立协调组,形成“领导抓总、部门抓实、委员监督”格局。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代表建议办理满意度连续多年超99.2%。 
  主要领导专题督办为建议落实添加了刚性约束。连续三年,龙岩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从近300件建议中挑选若干件涉及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代表建议,主持召开专题督办会。会上,代表当面提需求,承办单位现场亮方案,领导逐项督进度,“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补贴能否优化?”“农村养老中心运营资金咋保障?”一个个问题摆上台面,解决方案逐一明确。“面对面督办,让我们不敢敷衍,必须拿真招实策。”在今年的督办会上,参会的副市长邱开养和市直各部门负责人纷纷坦言。
  列席代表座谈会上代表的建议督办让民意渠道更畅通。龙岩市建立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座谈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轮流主持,代表围绕会议议题、发展难点畅所欲言。龙岩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已召开座谈会7场,收集意见建议42条,13条转办后按时办结答复,7条作为审议意见参考,22条完善后转为大会期间正式建议。 
  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是提升代表建议办理实效的关键。龙岩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推评和表扬优秀单位进行正向激励,充分调动承办单位的积极性;龙岩市政府紧盯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代表不满意事项,通过自查、抽查、互查点对点督促指导,确保办理质效;龙岩市政府督查室对建议的交办、提醒、反馈、“回头看”等进行全流程跟踪督办。
  闭环问效:让民生实事“办到底” 
  “最怕建议提了没回音、办了没下文,而市人大常委会的满意度测评、‘回头看’,让我们履职有底气,群众也更信任。”参加了多次重点督办建议满意度测评的市人大代表陈柳芬感慨道。 
  每年11月,龙岩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特殊的“考试”——对10件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情况开展质效评估,让百姓心声有着落,让建议落实更有成效。代表根据办理进度、解决成效、群众反馈等方面内容,对建议办理情况的满意度进行打分,评分结果当场公布,并通过《闽西日报》、龙岩人大微信公众号公开。“测评+公开”倒逼承办单位从“重答复、轻办理”转向“重落实、求实效”。“以前觉得答复了就算完成,现在群众看着、代表评着,必须真刀真枪解决问题。”龙岩市发改委负责承办代表建议的工作人员表示。 
  针对一些建议涉及问题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回头看”机制:一方面跟踪当年已答复建议的推进情况,看承诺是否兑现;另一方面对本届以来部分解决、正在解决、留作参考的三类建议进行复盘,督促承办单位列出未办结清单,明确办理时限和责任人。“我去年提出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建议,从‘回头看’中了解到,建议提出后我市举办了龙岩市特色现代农业项目签约暨招商推介会,签约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龙岩配送中心等16个相关项目,相关跟进落实工作都令我十分满意。”市人大代表李新招介绍,这一机制破解了“答复即办结”难题,推动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 
  同向发力,汇聚建议办理合力。从代表走街串巷收集民声,到部门真抓实干办实事;从一纸建议提出,到一项政策落地,龙岩市人大常委会以全链条、闭环式机制,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闽西焕发生机,让每一份百姓期盼都转化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