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绍兴市人大:站点建链上 履职在一线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绍兴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代表联络站嵌入特色产业链,努力在产业链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零距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精准化建设,打造行业代表“企情室”。坚持“特色产业在哪里、联络站点就建到哪里”,为行业代表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产业发展打造平台。一是瞄准产业。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精密轴承等先进制造业、支柱产业布设站点。已建成27类特色产业链代表联络站40个,联系链上企业6778家。二是建强阵地。把站点设在市场、园区等场所,方便企业群众“走进来”“坐下来”;围绕“联、商、督、促、智”,探索出台联络站工作职责,配套建立相关制度,重点完善全流程民意处理机制。三是配齐人员。组织筛选相关行业372名专业代表进站履职,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积极助推特色产业更特、优势产业更优。
  常态化运行,搭建企情民意“感知哨”。依托产业链代表联络站“专业”“便捷”优势,完善落实“两个联系”等制度机制,搭建感知企业最新动态、最急需求的“前岗哨”。一是点对点对接。探索建立“代表履职清单+产业链需求库”双向匹配机制,根据代表专业特长定向分配对接强关联性企业,提高理解企业诉求感知度,确保问题解决精准度。二是面对面交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组织“代表茶话”、企情分析会等活动,鼓励引导代表深入了解产业发展中的需求和困难。2024年以来,绍兴市产业链代表联络站开展集中活动264次,接待来访群众1900余人次,走访企业800余家次,收集意见建议770余条。三是全时段履职。注重数字化赋能,在联络站接入“数字人大”等应用场景,在一线、车间张贴“联络站码”“代表码”,努力做到代表全天候联系、全时段履职,随时随地征集企情民意,帮助排解“急难愁盼”。
  实效化解题,当好产业发展“加油站”。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根本目标,推动产业链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打实助推企业发展、产业振兴。一是集众智献良策。组织代表深入开展调研,参与产业发展规划的论证和制定,为产业政策出台提供专业建议。如柯桥轻纺城代表联络站提出《关于加快推进中国轻纺城转型升级的议案》,被区政府吸纳实施,助力引进企业和人才,有效推动轻纺贸易增量提质。二是察企情助纾困。建立“问题清单”和“建议清单”,通过“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和数字平台,及时将企业“点单”派送给部门“接单”,做好跟踪监督,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024年来,绍兴市县两级人大赴产业链代表联络站组织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35次,解决问题405个。三是聚资源疏堵点。发挥代表智库作用和资源优势,积极协调产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对接,为企业发展架梯搭桥。如新昌轴承产业代表联络站组织行业协会和高校,联合开展“轴承磨渣无害化处理项目”攻关,预计每年创造利润1200余万元。四是听民意优环境。把维护职工权益、提高工作环境质量,作为产业链代表联络站履职的重要内容。积极提出改善外来民工居住条件、随迁子女就学、技能人才培养等建议312条,推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关键小事280件,推动提升一线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