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无锡市锡山区人大:代表“集中履职月”彰显人大制度优势
如何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惠及于民的治理效能?无锡市锡山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打造的“集中履职月”活动,以其系统性实践,给出了鲜明回答。
为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相关规定及省市人大常委会的部署要求,锡山区人大打造了“集中履职月”这一特色工作品牌,即在每年9月集中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履职活动,通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主题的方式,将代表的履职行为从“零星分散”变为“系统整合”;更通过将民情民意办实、办好、办出满意度的扎实过程,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在基层一线可见可触、深入人心。
集成创新
破解“零散化”,打造履职“强磁场”
针对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容易出现的“碎片化”“零散化”问题,锡山区人大以打造“集中履职月”品牌为抓手,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要点进行系统谋划。该活动依托“固定周期、统一平台、鲜明主题”三大支柱,将每年9月设定为代表集中履职的“黄金时段”,有效整合遍布全区的代表“家、站、点”阵地资源,并围绕“报告履职、联系选民、献计发展、民生征集”四大板块精心组织。
通过这一设计,原本分散、单次的履职活动,被整合为有组织、有主题、有深度的“系统合力”,构建起从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到监督落实、反馈问效的完整民主闭环,显著提升了代表工作的整体效能与社会影响力。
活动中,区四套班子领导代表率先垂范,以普通代表身份回到选区,深入联络站点,与选民“零距离”交流,为全区各级代表树立了榜样。这种高位推动、全员参与的模式,确保了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了沉下去、办实事,形成了“一级带动一级、代表服务群众”的生动局面,为履职工作注入了坚实的公信力与强劲的推动力。
听需问计
畅通渠道,架起民意“连心桥”
“集中履职月”期间,锡山区各级人大代表同步行动,依托全区140余个“家、站、点”平台,将“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打造为民情民意的集中汇集渠道。聚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打破“坐等上门”的惯例,让履职平台“流动”起来。云林街道竹园社区“驿站里的联络站”、厚桥街道年余社区楼道入户厅里的“人大民情联络角”、东北塘街道正阳村大树下的“小板凳议事会”等这些贴近群众、形式灵活的接待方式,真正实现了群众“抬腿就能见代表、开口就能说诉求”。

在龙凤巷村,无锡市人大代表姚爱军与从老干部到“00后”青年在内的选民面对面,围绕“污水满溢”“道路破损”等治理难点畅所欲言;在周家阁村,锡山区人大代表钱新华与村民围坐交流,耐心倾听日常生活中的“烦心琐事”。代表们认真记录、坦诚回应、现场答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话有处说、说了管用”。
这种规模化、常态化的面对面互动,不仅广泛收集了第一手民情信息,更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了基层基础。
闭环管理
从“回声”到“掌声”,构建办理“全链条”
为放大代表履职的社会效应,“集中履职月”致力于实现民情民意的“集约化”处理。锡山区人大系统构建从收集、交办、督办到反馈的全链条闭环,将个体、分散的群众诉求,转化为有组织、有力度、有回响的公共治理实践,显著放大了履职为民的整体声浪与社会效应。
“三现场”工作法见实效。针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推行人大代表协同职能部门开展“现场勘察、现场议事、现场承诺”,变“文来文往”为“现场解题”。钱梦斐代表推动小区休闲座椅安装的案例正是典型:从居民提出需求,到代表联合社区实地查看、精准选址,再到形成建议、部门快速落实,整个过程高效顺畅。居民在新安装的座椅旁感慨:“这么快就装好了,终于能在家门口歇歇脚了!”这一“从无到有”的变化,成为“集中履职月”机制下闭环管理成效的生动缩影。
监督协同聚力破难题。在鹅湖镇松芝村,区人大代表、区检察院检察长在接待选民时,收到“农污改造后出现污水反流”的棘手问题。随即召集多方协调会,并由区人大与检察院全程跟踪督办,展现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复杂问题解决的强大合力。
数据见证履职硬成效。据统计,本次活动收集的294条民情民意,仅用一个月时间已解决184条。下一步,区人大将对“推进中”和“未解决”事项加强督办,力争早日回应群众期盼。这一串数字,正是“集中履职月”将民意转化为实绩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明。
亮绩赋能
双向奔赴,激活代表“源动力”
为激活代表履职的“源头活水”,“集中履职月”将人大代表报告履职情况作为核心环节,全面覆盖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截至目前,全区255名区代表、357名镇代表已全部完成述职,实现100%报告,完成了一场接受人民监督的“现场考试”与履职成效的“集中晾晒”。

在报告现场,代表们以实绩和数据“交账”。东亭街道的区人大代表、东城幼儿园园长张紫娟,详细汇报了她推动解决校园门口安全隐患、实施“明厨亮灶”工程的履职成果;云林街道连任五届的区人大代表潘福兴,则向选民逐一陈述了本届以来,在治理城市内涝、更新儿童游乐设施等方面的扎实作为。
与此对应,选民们认真行使监督权利,通过填写测评表进行“评议”。这种“面对面交账、实打实评议”的互动,构成了“监督—反馈—提升”的完整闭环,让“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公开透明的阳光下,变得可触可感、可信可敬,让代表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在“双向奔赴”中同步增强,为代表履职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效能。
服务大局
汇智聚力,夯实发展“民基石”
“集中履职月”不仅是民声民意的“传声筒”,更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在聚焦民生“微实事”的同时,活动更主动服务发展大局,引导代表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等长远议题,深入一线、精准建言,将调研成果与群众智慧系统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良策。
代表们的履职实践生动诠释了“从群众中来,到发展中去”:羊尖镇人大代表朱斌深入田间,为现代农业建言献策;顾懿代表提出“农文旅产业链提质升级”,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东亭街道潘小玲代表建议丰富社区文体服务;安镇街道周胜辉代表建言加快电动车产业“走出去”步伐;鹅湖镇王晶代表则围绕低空经济,建议聚焦装备制造与场景应用,培育新业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据统计,“集中履职月”期间共收集到关于“十五五”规划的高质量建议153件。这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金点子”,正被系统梳理、分类吸纳,逐步融入区域发展的顶层设计。它们不仅是民智民力的集中体现,更正成为绘就锡山高质量发展蓝图中最坚实的“民智基石”。
锡山区“集中履职月”以其创新的形式、扎实的成效和浩大的声势,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它不仅仅畅通了民意表达的“最后一公里”,更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理念,深植于锡山的土壤之中,转化为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下一步,锡山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丰富代表履职形式,让“集中履职月”中迸发的民主火花,转化为常态化履职中的持久光芒,继续书写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旺盛生命力的锡山篇章。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