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嘱托下履职 在感恩中奋进

来源: “人民与权力杂志”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历史上总有一些关键时间节点铭刻在一座城市的发展里程碑上。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首次地方调研,来到南通,给予了亲切的点赞和殷切的勉励。
  五年来,南通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奋战“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勇挑大梁、履职尽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落地生根有力推动了南通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尊崇宪法、厉行法治,
  人大保证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
  南通市各级人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自觉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法律作为首要任务和重要职责,增强法治思维,带头在宪法法律轨道上履职行权、开展工作。
  坚持把宪法法律学习作为常委会会议的基本议程,作为代表培训的必修课程,常态化举办“局长讲法”、“专家讲法”专题学习,做到履职先学法,明法于心、守法于行;把“八五”普法决议的制定和督办作为推进宪法法律入脑入心的有力抓手,以法治宣传教育的提质增效促进宪法法律贯彻实施的更大成效。
  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构建了人大常委会会前考法、会上述职、会中审议表决、颁发任命书、进行宪法宣誓的任免流程,推动宪法宣誓成为常态,增强了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司法人员的宪法法律意识和庄重感责任感使命感,示范带动全市上下信仰宪法、坚守法治。
  坚持备案审查规范化,确保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每一个规范性文件都符合法律规定;执法检查常态化,每一年度选择两三部法律开展执法检查,动真碰硬抓落地、查漏补缺强弱项;执法司法监督刚性化,作出《关于全面提高行政机关执法能力和水平的决定》并持续跟踪监督,连续两年监督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响应市委部署要求,顺应人民愿意期盼,适应全市发展所需、治理所急,围绕生态保护、城乡建设、社会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因需应时有序地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等20多部地方性法规,以良法促善治。
  “敞开门”立法全覆盖,立满载民意之法。坚持每一部法规草案,通过南通人大发布、南通人大网站等平台,至少两轮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数十次召开座谈会,当面听取基层单位、专家学者、市民群众特别是利益关系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开通了2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意见“直通车”,其中,海门区人大常委会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
  “小快灵”立法深耕化,立务实管用之法。出台关于推进“小快灵”立法的实施意见,半数市域法规在选题上紧抓了一个小切口,急需先立、重点突破,深度挖掘、“量身定制”;在内容上紧盯了一个关键问题,“几条管用就制定几条”,让老百姓好懂、执法者易记,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最佳化。例如《南通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规定》,开了该领域地方立法的先河。
  正确监督、有效监督,
  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委中心大局在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财经监督、预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政府债务管理监督一起强化,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助推南通市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GDP总量排名稳居全国城市第20位左右。社会事业监督、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司法监督系统推进,以监督力度提升民生温度,让人民群众共享高品质生活。
  监督“组合拳”,打出了成效。创新监督载体,连续三届对政府部门开展集中评议活动,在内容上既监督为民施政、高效勤政情况又监督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情况,在形式上既有调查研究、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又有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在对象上既评议政府部门又评议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实现了一届任期内评议政府部门全覆盖、监督事与监督人相结合。
  “协同式”监督,取得了突破。南通市三级人大围绕同一选题开展上下联动监督,形成了工作常态和规模效应,实现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实现人大监督的法律权威、政治优势与审计监督的专业权威、业务优势的相互支持、相辅相成。探索人大司法监督与检察监督、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贯通协同,受到肯定。
  “全链条”监督,实现了闭环。既做好精确选题、精细调研、精准审议的“前半篇文章”,更做好监督意见的制作、交办、督办、评估等“后半篇文章”。特别是对整改落实工作坚持一抓到底、一盯到底,必要时还开展“二次审”、“回头看”,做到以“钉钉子”精神督办落实,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来自人民、扎根人民,
  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
  市县两级人大一以贯之地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市人大常委会60名左右组成人员联系一线代表、9个专工委联系专业代表、一线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实现了全覆盖和制度化。服务保障代表履职更加用心用情,常态化举办“南通人大代表讲坛”,成为五级人大传授履职经验、交流学习收获、展示工作业绩的重要平台,推动广大代表勤勉尽责、比学赶超、多作贡献。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94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珍惜人民信任,牢记代表身份,经常走访群众,实现了“双岗建功”。各级代表小组调研视察也越来越频繁,接地气更加深入,察民情更加广泛,聚民智更加有效。全市近2千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在了广大群众的“家门口”、支柱产业的“链条上”,实现大门常开、代表常在、群众常来,成为联系群众的“连心之桥”、服务群众的“惠民之窗”,让群众诉求有处讲、说话有人听、难事有人帮,增加了获得感。
  代表议案建议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市人代会每年收到600件左右议案建议,一方面提在点子上,提在要害处,充分反映了群众愿望,高度凝聚了人民智慧;另一方面办在实效处,办到了人民群众心坎上,代表建议办成率随着地方发展水平提高连续多年超过70%,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江海大地钟灵毓秀,五载岁月峥嵘不凡。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姜永华深有感触地说,“十四五”时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向深落地扎根、深润人民心的五年,是南通人大工作向实攀登提升、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人大答卷,同时也为“十五五”时期南通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稳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夯实了民主法治基础。(戴者春)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