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李小兰:用心用情为民发声 把乡土变成热土
通讯员 潘振才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许欣宜
李小兰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省罗定市黎少镇隆久村党支部书记
走进广东省罗定市黎少镇隆久村,九月的风仍裹挟着湿热,种植园的空气里飘荡着木质的香,些许辛辣、几分香甜,是肉桂的味道。“8年前,这片肉桂林还是撂荒地。”望着眼前覆满庄稼的田地、错落有致的房屋和干净整洁的村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罗定市黎少镇隆久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兰回忆起刚回村任职的时光,忍不住感慨。

6月25日,李小兰代表在采摘荔枝活动中向大家宣讲荔枝知识。(代表供图)
2017年,李小兰放弃原本舒适安逸的工作,毅然加入青年返乡队伍。初来时,土地撂荒、房屋破旧、道路泥泞,与城市景象的巨大反差让她更加坚定了为村干事的决心。“不能只有自己过得好,我想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能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事业,我觉得很自豪。”
李小兰到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村“两委”一起调研,把村子的实情摸透,鼓励村民团结起来,共建美好家园。修路、清淤、通水,安装路灯、铺设光伏板、改建休闲广场和图书室……一件件实事落地,村里环境一天天变好,乡亲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也愈发高涨。
村子有了“面”,还得有“里”。李小兰深谙,只有让村民钱包鼓起来,才能更好带动村子发展。“地荒着,人心就散了,先从荒地利用开始。”她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将零散土地整合成连片良田,引入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辣椒。
不仅如此,李小兰还引导村民大力种植经济作物,除了荔枝这一岭南共有的宝物,还扩大肉桂、牛大力等中药材的种植。她跟村民一起选种、培育,学技术、上机械,创造了一大批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在大家的努力下,全村复耕土地稳定产出,粮食播种面积达标。村集体收入再创新高,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村容焕然一新,产业兴了,人心也齐了。
目前,隆久村荔枝种植面积已从几年前的500亩增长到1000亩,优质品种扩种计划正有序进行。“今年计划在荔枝产业上做大做强,帮助农户改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李小兰说,要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李小兰的真诚和精气神,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23年,李小兰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就是要当好群众的代言人,把乡土变成热土。”她神采奕奕、目光炯炯。
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李小兰始终在积极发声,为民谋福。她熟悉肉桂种植,更看到了肉桂的市场潜力。去年,她提交的“加快推动肉桂产业发展”建议,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理答复,表示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肉桂道地性和品质的深入研究,支持做好道地药材肉桂生态种植基地和优质中药供应基地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肯定,让她倍感振奋。“只有把基层实情和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让产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让建议落到实处。”李小兰始终明白履职努力的方向。
今年3月,李小兰提交了关于推动罗岑铁路项目尽快动工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将春罗铁路改建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的建议,旨在推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在她看来,山区产业要突围,先得打通交通“任督二脉”。“罗岑铁路的建设将打通粤西与桂东南的交通瓶颈,带动沿线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春罗铁路的改建则能提升现有线路的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
全国人代会结束后,她总是第一时间回到村里,迫不及待把人代会上的好消息、好政策、好声音,“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转述给乡亲们。一次次“接地气”的分享,让大家充分感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国家的好政策给了农民群众很大的信心和鼓舞,让我们充满了干劲。”
“未来,我将代表履职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用心用情为民发声,用力用智建言献策,奋力书写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李小兰说。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