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王军:在“破”与“守”之间镌刻匠心

2025年9月,南阳市检察院检察官来到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走访全国人大代表王军(右一),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2024年3月,王军参加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所长王军
“一道看不见的裂纹,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句刻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所长王军心头的箴言,伴随他走过37年防爆生涯。从车间学徒到国际标准制定者再到人大代表,他用极致严谨与执着坚守,破解技术难题,守护安全底线;打破发展壁垒,坚守民生初心;他,在“破”与“守”之间镌刻匠心。
一份带着血痕的测试报告
1986年夏末,刚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的王军,进入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工作。在油污遍地的车间里,他经常蹲在地上用游标卡尺反复丈量隔爆面间隙。“小王测量时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气流影响读数。”王军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令老师傅记忆犹新。当其他学徒工下班后聚餐娱乐时,王军总是带着馒头钻进资料室,对着满墙防爆标准图谱钻研到深夜。为弄清一个德国标准技术术语,他骑着自行车跑遍南阳城,在退休工程师家中记录到凌晨。这段沾满机油的学徒经历,让“用数据说话”成为他的职业信条。
1999年,35岁的王军接任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所长。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没有讲激昂的动员令,而是投影出一组沉甸甸的数据:国内防爆设备故障率是德国的7倍,因设备失效引发的爆炸事故每年平均237起。“不是我们笨,是标准跟不上,技术不扎实。”他指着屏幕上的事故现场照片,声音沙哑却坚定。
此后,研究所走廊里的“生产标兵榜”被换成“标准更新倒计时”。资金紧缺时,王军咬牙斥资17万元购置国际顶尖可燃气体分析仪。不少老职工质疑“太浪费”,他反驳:“在安全面前,没有浪费的说法。”为争取全国防爆电气产品质量抽查授权,他半年内几十次往返北京与南阳,揣着自制的技术方案演示视频,在主管部门办公室从清晨等到深夜;他打破论资排辈,把刚毕业的大学生派到实验室挑大梁,将有经验的工人提拔为部门领导,这支“混搭”队伍后来成了国内顶尖的防爆“王牌军”。
2006年深秋,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遇到棘手难题,周边加油站油气泄漏浓度超标3倍,环保设备虽能回收油气,却因不符合防爆标准而无法安装。王军接到任务时,距离工期节点只剩三个月。“把回收装置装进‘防爆壳’,保证不耽误工期!”他带着团队在实验室搭起模拟加油站,工装口袋里总装着油气样本瓶和秒表,连续48个小时观测记录,双眼布满血丝。
一次深夜试验中,设备突然发生微量爆燃,冲击波震碎观察窗,玻璃碎片划伤了王军的手掌。他却顾不上包扎,举着流血的手掌凑到设备前仔细检查,确认没有发生传爆后,他兴奋地大喊:“成功了!”这份带着血痕的测试报告,最终成为油气回收符合防爆标准的关键依据。北京奥运场馆及周边加油站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下降92%,“绿色奥运”的承诺里,藏着他和团队的坚守。
近三年,王军带领团队累计研发投入超5300万元,斩获126项专利授权,38项发明专利填补国内空白。从“神舟十号”发射场防爆系统到“西气东输”能源动脉,从航母油料舱清洗系统到防爆消防机器人,他的技术足迹遍布国家重大工程,南阳这座小城也成为中国防爆技术研发的重要支点。
一条条记在笔记本上的心声
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王军的办公室抽屉里多了一副眼镜——专门用于研读技术法规。他的两副眼镜恰似他的双重身份:既是防爆领域的技术尖兵,也是民生安全的忠实守护者。
王军依然深耕着防爆领域。在调研中发现技能人才缺口后,他提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建议,推动建设南阳防爆智能产业园,让“智能化、绿色化”成为行业转型方向。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升级难题,他牵头开发防爆云课堂,免费为200多家资金困难企业提供线上教学;在他的推动下,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从传统科研机构转型为“科研+生产型”企业,研发的某系列高效节能防爆电机达到国家2级能效标准,每年为企业节省电费超千万元。
民生安全始终是王军心头的牵挂。看到危化场所火灾中消防队员面临的风险,他牵头组建防爆消防装备公司,历时四年拿下生产资质,研发的“红色铠甲”防爆消防机器人填补国内空白,已在云南、重庆等地多次执行高危救援任务。
“安全的事,一分钟也不能等。”这句口头禅贯穿他的履职全过程。他的手机里存着数百个企业负责人的电话,深夜接到技术求助,他总能第一时间耐心解答;工友们的心声,他一条条记在笔记本上,在全国人代会上积极发声。2025年全国两会前夕,他重点关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和养老服务。“要把大家最关心、最迫切的想法反映上去。”王军的话掷地有声。
王军还关心着孩子们的安全。针对校园安全问题,他提交了《关于用法治撑起未成年人保护蓝天的建议》,并与检察官共同探讨校园暴力防治的有效路径,提出“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建议检察机关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他提交的《关于“法护花开”切实保护校园儿童安全成长的建议》,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列为重点研究事项,推动形成未成年人立体保护格局。
一次次互动激发履职智慧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我们防爆工作异曲同工——都是用专业筑牢安全底线。”王军常这样说。
2025年9月,南阳市检察院检察官专程来到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向王军了解企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这样的互动已成常态。他也多次走进检察机关调研,与南阳、卧龙、新野等市县两级检察院检察官深入交流未成年人保护、企业依法经营等议题,把技术人的严谨细致融入议案建议,也从检察实践中汲取法治智慧。
在南阳市卧龙区检察院设置的产业园区普法教育基地,王军认真观看涉企案例,详细了解检察机关通过“专门阵地”开展法治教育、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做法。他特别关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议案中建议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这一建议与检察机关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方向高度契合。最高检在回函中充分认可他的建议,认为其“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等意见,为检察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王军结合防爆行业特点,建议检察机关细化涉企案件办理标准,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他点赞新野县检察院“涉企案件专业办理、涉企问题专题研判”的做法,认为这种精准化、专业化的司法服务,能有效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实现健康发展。
“技术标准是行业的生命线,法律规范是社会的生命线。”王军始终以双重身份践行职责使命。王军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台历经-70℃极寒测试的电机外壳,表面细密的冰裂纹路清晰可见。这既是技术攻坚的勋章,也是他守护安全、践行使命的见证。(汪宇堂 李颖华 王师哲)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