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泾阳:民意声声入站 实事件件暖心
通讯员 寇鹏娟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冯添
代表联络站是代表开展履职活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是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的有效平台。
近年来,咸阳市泾阳县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走深走实,持续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实效化履职、创新化赋能,以“小站点”撬起“大民生”。
建在前沿,收集民情一路畅通
“许东组泾惠渠桥至张家组大棚基地700米都是沙石路,村民出行、运菜很不方便,碰上雨雪天更是没办法……”“许南组地势低洼,一到下雨天,水全积到村民家门口……”
泾阳县中张镇,北丈村代表联络站就设在村口的村委会。代表接待日这天,站里热闹非凡,到访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倾诉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进站履职的代表们认真倾听,仔细记录呼声意愿,整理后按流程反馈给相关部门处理解决。
很快,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了进展。相关部门邀请代表前往现场实地调研、沟通论证,成功将北丈村两条路整修工作纳入2026年乡村振兴项目库。
像这样建在老百姓身边的代表联络站,在泾阳县还有很多,打通了收集民情民意的“最后一公里”。安吴镇人大建立了“进站接待+上门走访+码上说”接待模式,实现代表与群众全天候对接。崇文、桥底、泾干等镇(街)人大设计开发了线上“代表之家”,推出代表“云接待”,群众在平台上提出意见建议,后台实时呈现,“同声”传达,实现接待群众“不打烊”。截至目前,全县13个镇街中心联络站、80个村(社区)联络站和6个专业联络站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基层民主阵地全覆盖。
2023年以来,泾阳县人大常委会出台系列规范文件,加强镇村联络站建设和管理,将全县1100名四级人大代表编入90个活动小组,组织代表进站履职,开展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等活动,让代表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说上话、心连心。
用在实处,推动办理落地有声
“咱们泾阳是西红柿的种植大县,希望县政府依法加强对泾阳西红柿品牌保护,推动产业更加兴旺。”去年,袁在在代表进站接待群众时,记下了来自种植户的心声。经过认真调研后,一份关于加大西红柿品牌建设的建议被她带到了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在各方的齐心协力下,今年8月,‘泾阳西红柿’商标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登记。预计10月底,泾阳西红柿就有了新的‘身份证’。”县蔬菜中心主任陈健表示,当呼声被回应,问题被解决,群众打心眼里高兴。
龙泉时代新城小区张大爷在“人大民E通”平台留言:“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到社区办事太费劲。”曹姣代表及时深入社区,走访发现该社区有200多位老人面临该困扰,她推动设立“人大代表进小区”服务机制,每月定期驻点办公,提供代办、上门认证等便民服务。“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事办妥了!”老人们连连称赞。
代表联络站建得好,更要用得好。从水渠排水不畅到路灯不亮,从电线杆线捆杂乱到道路曲折难行,一系列涉及群众生活的难题被反映上来,群众“盼”的事情,变成代表“念”的事情、政府“干”的事情,让“问题账单”变成了“幸福清单”。
拓展功能,嵌入基层治理体系
“今天学习了新修订的代表法,让我充足了电,服务劲头更足。”今年3月26日,崇文镇中心联络站里,代表们认真学习代表法后感叹道。近两年来,各联络站充分发挥“充电站”功效,通过发放履职手册、组织专家授课、开展考察交流等方式,为代表履职赋能。
太平镇程家村的“红色小院”内,县镇人大代表通过“坐班+走访轮值”履职两条线,群众推门可见,代表联系服务“不停摆”。小院内,代表与村民围坐一堂,共商孤寡老人照料、环境治理等身边事;小院外,代表入户走访,笔记本记满群众心声。三渠镇白杨村“联络站+调解室”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县人大代表姚锋用乡音乡情普及法律、化解纠纷。泾干街道联络站通过“凉亭议事点”、“垄上座谈会”等形式,推动解决充电桩安装、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王桥镇社树联络站推出“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形成“代表收集、群众讨论、集体决策、村民自治”新模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乡村基层治理中扎根生长、枝繁叶茂。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泾阳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在“建、管、用、创”上下功夫,进一步探索代表联络站提质增效的新路径、新经验,让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泾阳的实践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