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重庆大足:促进镇街备案审查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通讯员 黄振胜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刘文学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9期  浏览字号:
  “人居环境整治不能热一阵、冷一阵,要有长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措施。”“垃圾存放点设置不合理,群众扔垃圾太远,焚烧垃圾时有发生。”
  不久前,重庆市大足区邮亭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召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就镇政府制定的《邮亭镇开展“扫干净、码整齐、清沟渠、保常态”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听取行政相对人意见。受邀参会的17个村(社区)30余名群众纷纷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文件中有哪些措施不太合理发表看法。
  完善备案审查工作制度机制
  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备案审查下沉基层,渐进推动行政规范性文件双重备案在区县复制推广,带动全市乡镇街道人大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全覆盖”,并于2023年在江津、綦江、大足、秀山4个区县率先启动试点工作。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大足区人大常委会锚定“解决基层红头文件乱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助推政府依法行政”目标先行先试,在区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双重备案工作机制取得很大进展的基础上,着力打通备案审查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推动镇街规范性文件双重备案工作不断迈向制度化常态化。
  针对镇街规范性文件管理流程不够明晰的问题,大足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政府出台了《大足区镇街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重点就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集体决策、备案审查等法定程序进行细化,为镇街规范性文件管理提供清晰的系统性工作指引。此前,区人大常委会已经制定《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程(试行)》,完善报送、登记、审查、沟通纠正、审查结果处理等程序,确保镇街人大备案审查各环节更加有章可循。
  “规程明确镇街人大对‘双报备’的文件开展初步实质审查,对存疑的规范性文件,可提报区人大常委会共同研究。”大足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基层专业力量薄弱等问题,规程还探索建立了联动审查机制、巡回指导机制,健全完善定期清理工作机制、工作报告机制,推进基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走深走实。
  “办法+规程”形成了基层“红头文件”备案审查的“四梁八柱”,构建了基层备案审查的制度闭环,为备案审查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促进备案审查工作提质增效
  在大足区邮亭镇,记者还见到一份由镇人大主席团于2024年4月发出的审查意见。原来,当时该镇人大主席团主动对镇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房建设全过程规范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进行审查,发现文件存在一些不适当问题,随即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督促政府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2024年,大足区人大常委会指导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对镇政府(街道办事处)2023年以来的1052条发文目录进行全面清理,对清理出的23件规范性文件督促制文单位报送备案。邮亭镇《关于加强农房建设全过程规范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纳入规范性文件报备范围。
  邮亭镇人大在收到镇政府报送的规范性文件后,对文件的合法性、适当性等进行了审查与评估,组织村、社区工作人员、群众代表开展意见建议征集会,并组织镇政府法律顾问和司法所相关人员对文件展开深入探讨交流。
  “这些文件与上级文件内容相同,均是简单加上镇名改为镇级文件,大家都认为不仅与镇一级情况有所出入,无法作出明确有效解释,还存在重复制文问题。”邮亭镇人大主席袁勇介绍。结合各方建议,镇人大主席团形成建议废止相关文件的审查意见交镇政府研究处理。最终,3份文件被废止。
  “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尽管层级最低,但大多与老百姓利益直接相关,文件是否接地气、是否能执行到位,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在袁勇看来,邀请群众参与审查、发表意见,让规范性文件更加贴合实际、符合民意,这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基层践行的生动体现,也推进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高效化。
  “作为改革发展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乡镇街道印发的规范性文件即便存在细微疏漏,也将直接牵涉公共利益、社会秩序与民众权益。”大足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动区镇两级备案审查工作高质量发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镇街备案审查工作的指导,大力培育2—3个示范点,带动备案审查“最后一公里”工作提质增效。
  据介绍,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大足区各镇街人大审查的23件镇街规范性文件,通过15件、废止8件;90%以上的镇(街)在镇人民代表大会(街道议事会)上报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