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城市“疏堵”,让出行“畅心”!绵阳市县两级人大联动监督破解“停车难”
为城市“疏堵”,让出行“畅心”!绵阳市县两级人大联动监督破解“停车难”
停车难是现代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糟心事”。城市停车之难到底难在何处?到底怎样才能破题?
今年9月到10月,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对《绵阳市城区停车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联动监督,深入了解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停车行为规范等方面规定落实情况,认真剖析当前我市停车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法治之力破解停车难题。

奔着问题去
在一线调研中“把准脉”
注重从各种渠道收集民意,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方法。
群众来信、12345市长热线、网络问政留言……此次联动监督工作开展伊始,市人大城环资委就对城市停车管理中的痛点堵点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在工作方案中确定了5个方面19项检查重点,每一项都直击社会痛点。
实地检查过程中,市县检查组带着问题深入一线。公共停车位、路边临时停车点、老旧小区,以及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大型商圈等车流密集区域……检查组成员每到一处,都就前期梳理发现的问题与相关负责人交换意见。一些检查组成员还进行暗访,以普通市民的身份走进街头巷尾、社区院落,真切感受市民停车之难,努力深挖问题症结。
在集中检查与明察暗访的同时,线上调查也同步发力。从发出并回收的近千份调查问卷来看,驾驶私家车依然是很多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城区停车泊位供给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相当一部分受访者在绵阳城区遇到过找不到车位、长时间绕行的情况。经过梳理,此次检查共发现4个方面17类问题,如停车资源分布不均衡、停车场收费情况公示不明晰、道路临时泊位设置不合理等,这些都是市民热议的焦点,也是市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
聚焦问题议
在观点碰撞中“开好方”
“建议市政府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尽快明确公共停车场收益分配办法”“鼓励机关单位在节假日期间向社会免费开放停车场”……10月30日下午,在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关于检查《绵阳市城区停车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以后,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了分组审议,大家围绕加强停车设施建设、规范停车收费行为等焦点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必须坚持疏堵并举,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引导市民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一方面努力增加泊位供给,加大地下空间、城区闲置用地、边角地开发利用力度,推动公共停车场、机械化立体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努力满足市民停车需求。
还有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在不断增加泊位供给的同时,科学管理也必须跟上。要更加善于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完善全市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发挥好该平台在停车信息推送、车流引导等方面的作用,科学配置资源。加大对擅自占用公共场地设置停车位、改变停车设施用途、违法占用消防通道和人防工程等乱象的惩处力度,着力加强停放管理、规范停车秩序,营造良好市容市貌。
精准的审议发言,深入的交流讨论,既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了绵阳城区停车难问题的“症结”所在,也为“对症下药”推动解决问题给出了方案。
盯着问题督
在推动整改中“求实效”
发现问题只是开始,解决问题才是目标。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的基础上,梳理形成了审议意见,连同问题清单一并印发给市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其及时研究办理,将责任分解到具体责任部门、责任人,努力推动解决困难问题,切实回应群众关切。
据悉,目前市政府相关方面正在研究简化停车设施建设审批流程,完善用地、价格、税费等方面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停车设施建设运营;同时,采取鼓励住宅小区向业主出租地下停车位、指导老旧小区合理规划停车位等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泊位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合理需求。
“人大监督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市人大城环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通过“回头看”调研、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持续加大跟踪监督力度,切实破解停车难题,更好为城市“疏堵”,让出行“畅心”。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刘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