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白晓艳:好建议从田埂间生根发芽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字号:
  祁连山下,坡前田埂上,一颗颗紫甘蓝圆润发亮,有的长得比足球还大。
  中秋刚过,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营盘村,全国人大代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晓艳来到田间地头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
  掀起大如蒲扇的叶片,绕着叶球看了又看,白晓艳记下几项数据,拉着种植户叮嘱起来:“虽然温度降了些,但病虫害防治要时刻紧盯,不敢放松。”已是第二年种植有机蔬菜,她依然操心。
  “做法源于建议,效果在于落实。”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两年多以来,白晓艳心里深知这个道理。
  在农技推广领域,白晓艳干了28年,也思考了28年——肃南自古以来就是农牧大县,如何获得更高收益?作物如何品质更高?
  提出好建议,把准大策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白晓艳有了更宽广的视野。在县里,除了农田、市场和农户,她还调研起更大范围内的消费者、农资供应者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者。走出县城,在各类研讨会、论坛和汇报中,她对接专家学者、农技企业等,汇聚众智想办法。
  “从发展全局看农技,其创新就不单单是技术问题,更是市场供给的经济问题、群众需求的民生问题。”白晓艳很有感触。
  为此,去年,得知营盘村有意种植有机蔬菜时,白晓艳主动和村两委班子沟通,共同分析当地光热、土壤条件,结合市场需求、运输成本等,最终确定种植紫甘蓝、娃娃菜等高原夏菜。
  大策略选对,当年就取得了丰收,发展到今年,种植技术更加成熟。同时,营盘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式,流转耕地340亩,通过土地流转与就近务工,每亩每年流转收入超过400元,每人每天劳务费用超过180元,村民实现了“双增收”。在履职调研中汇聚起好建议,不仅策略把得准,具体的农业项目实施起来也更加精准。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白晓艳先后正式提出意见建议27件,涵盖水利基础建设、新能源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当地农业生产争取项目10多项,件件都没离开“看家本领”。
  所听所看的建议越来越多,发现、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也更多了。
  解决土地盐碱化问题,白晓艳一直在思考。原来,肃南人口虽少,但县域面积跨度大,东南—西北狭长650多公里,主要农作物主产区明花乡挨着沙漠,境内无地表径流,全部使用地下水灌溉,用水控制指标已无法满足当下用水需求,受历史气候变化和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盐碱地也主要分布在此。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白晓艳参与了不少调研和观摩。在一些地方,她看到“排碱沟+暗管”、施用专用改良剂和有机肥等措施,都起到了不同效果。白晓艳每次都记下来,一回来,就跑到受盐碱化影响的农村。“我要看看别的地方的方法能提供多少参考,为我们因地制宜治理盐碱化提供思路。”白晓艳说。
  今年以来,白晓艳对比本地和外地盐碱化情况和治理成效,正逐渐形成下一年的重点建议。“好建议从田埂间生根发芽,也在这里结出硕果。”拿起一本土地抗盐碱化的手册,白晓艳又研究起来。为解决本县甚至更多地方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她下定决心,这也成为她今后履职的重点领域。(宋朝军)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