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韶关武江:一线“问计”破题履职赋能产业
车间机器的轰鸣里,藏着产业升级的密码;企业负责人的坦言中,透着发展突围的渴望。近日,韶关市武江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韶关市和武江区人大代表,由武江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带着“新兴产业如何破局”“特色产业怎样升级”的选题,直奔生产一线。这次调研,既是对省、韶关市人大“发挥人大作用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及“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生动践行,更是一场与企业“同频共振”的深度对话。

调研组在韶关市铁友建设机械有限公司调研。
调研首站为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调研组先后走进中开岩棉、锦胜绿色装配式建筑钢生产项目现场,在轰鸣的车间,察看生产线运行、产品特性及环保工艺,询问投资规模、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重点关注绿色建材产业在低碳转型、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探索。
“研发投入大,资金压力一直不小。”走访中,企业负责人直言新兴产业在人才引育、资金保障、配套服务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特色产业同样有“成长的烦恼”,品牌影响力不足、创新活力待激发等问题亟待破解。“原材料供应是否稳定?”“政策支持还有哪些缺口?”人大代表们与企业负责人像“唠家常”般深入交流,逐一记录发展“堵点”“难点”,并当场“支招”,一条条务实建议直击问题核心。
随后,调研组走进韶关市铁友建设机械有限公司。作为非开挖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先企业,该公司在装备制造的技术研发、智能化改造及产能布局等方面亮点突出。调研组深入车间察看新产品性能与市场应用情况,与企业负责人细致交流,重点询问人才引进、资金周转等实际需求。企业负责人介绍了当前面临的资金回笼不畅等具体难题。
座谈会上,武江区工信局负责人首先就武江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展作了汇报,既从传统产业升级、新兴赛道培育、园区平台打造、要素保障强化等方面,介绍了当前产业发展的“基本面”与“突破点”,也直面产业链条短、创新能力不足等现实挑战,呈现了产业发展的全貌。
会上,韶关市、武江区人大代表结合调研所见,立足行业经验与区域实际,既精准点出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又针对性地给出务实“良方”。韶关市人大代表、广东建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鸿昌建议由政府牵头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本地钢构件、保温材料等直接对接在建项目,打通产业内循环。韶关市人大代表、广东天行健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少敬直言:“园区配套必须跟上产业发展节奏,这是企业能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基础。”韶关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余席强则强调了诉求收集与解决机制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粤人大’等平台,及时收集企业诉求,通过多方共商对策切实破解难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智慧与力量。”代表们的发言紧扣实际、靶向明确,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兼具操作性与前瞻性的思路。
此次调研是倾听企业心声、凝聚发展共识的务实举措。下一步,武江区人大常委会将梳理调研成果和代表建议,形成有数据、有分析、有对策的报告,为武江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以精准监督和有力支持,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武江落地见效。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