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审议金融工作情况报告

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字号:
  10月2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作了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在存量货币政策效果持续释放的基础上,2025年以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5月份推出新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进一步降准、降息,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力度,优化支持资本市场两项货币政策工具。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7%、8.4%。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4%。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进一步强化,流动性保持充裕,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为提振金融市场信心、改善社会预期、应对外部冲击、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
  报告指出,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2025年9月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超520万亿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36%、不良贷款率1.52%,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6%,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平均风险覆盖率分别为295%、226%,均显著高于监管标准,损失抵御能力总体充足。
  潘功胜介绍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共9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918亿元,其中86%为民营企业,9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公司再融资996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总和。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隐患方面,报告表示,建立完善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政策框架、跨部门工作机制、债务统计监测及查询机制,及时提供应急流动性借款,严防集中“爆雷”。经过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努力,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62%,风险明显缓释。同时,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落实降低首付比、下调房贷利率等政策。发挥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指导商业银行通过“白名单”机制新增贷款2.2万亿元。
  潘功胜表示,下一步要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全面提升人民币计价、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好金融支持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和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工作。积极践行全球治理倡议,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持续推进自主可控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和发展。跟踪研判海外经济形势及政策对我影响,坚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记者 张璁)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