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人大:当好产业“贴心人” 把服务送到心坎上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李倩文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在浙江,这句充满温度的话语早已深入人心。在这里,人大代表联络站嵌在产业链上,让企业“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在这里,一条人大代表建议可以催生一个职业,让“民声”变“产业”……之江潮涌,这片土地的每一次产业跃动,都浸润着民主法治的滋养,凝聚着人大履职的担当。
“特色产业在哪里,联络站就建到哪里”
“今年杭州‘六小龙’成功出圈,借此思考咱们该如何为未来产业培土施肥、营造良好生态?”“我建议加强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企业协同配合,建设中试基地、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公共平台,让成果‘转得动’,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5月20日,恰逢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之日,杭州市钱塘区生物医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里,一场“头脑风暴”正酣。
春江水暖鸭先知。“钱塘作为浙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区,1700余家企业在此扎根,医药港小镇更是枝繁叶茂。”钱塘区人大代表、生物医药代表联络站站长周玉坤笑着介绍说,“我们因业、因地制宜‘嵌入式’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既能共享空间‘搭台子’,又能让代表贴着产业听风声、摸实情。”全国人大代表方晓红便是这里的“传声筒”,曾带着“关于支持杭州‘中国医药港’建设工作的建议”等走进全国人代会,为发展医药产业争取政策阳光。
嵌在产业链上的生物医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基层、设在一线,不仅是服务企业的“前哨站”,也是畅通企情民意的“直通车”。
“我家娃儿暑假终于有地方上托班了,就在公司旁边,接送特别方便。感谢生物医药产业代表联络站代表们的帮助。”在医药港工作的研发人员小李说。之前驻站代表们了解到企业技术人才存在幼儿托育困难的问题,经细致调研,联名提交了“关于为杭州医药港设立0—6岁学前托管机构(含寒暑假托管服务)的建议”,区政府有关部门高效办理,帮助解决了50多名职工家庭看护幼儿的实际困难。
“特色产业在哪里,联络站就建到哪里,代表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据悉,在浙江1500余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中,诸多站点建在产业链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把履职任务与代表特长精准匹配,让专业相近的代表和居民议事会成员聚集在一起,带着问题和课题去,带着建议和民意回,让“专业人”说“专业话”、做“专业事”。
“一条建议催生一个职业”
持之以恒20多年的“千万工程”,让乡村换新颜。作为与乡村联结最紧密的文旅业态,民宿成为城市人寻找乡村生活感受的最佳场景。随着民宿数量增加、体量增大,预约咨询、接待服务、需求响应、路线制定……从入住到离店的全流程体验,越来越需要“懂行”的热爱、专业的执行。
但是由于职业身份不明确、社会认可度低,人才频繁流失。作为湖州民宿业主的德清县人大代表陈燕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间。她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了解民宿管家的职业现状和需求,和其他人大代表一起提出建议,在德清县人大的持续监督和各级人大代表的积极助推下,由德清县申报的“民宿管家”职业被纳入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如今,越来越多的民宿管家“持证上岗”。
“我们脑袋里要印着一张高清版的莫干山旅游路线图,根据不同的客户生成不同的路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在各个民宿预订平台看看咨询、下单量”;“从客人预定订单到行程结束离店,我们要全链条参与服务”……随着业态发展催生的新场景、新要求,民宿管家将现代服务业的理念融进了乡村,也让更多人在乡村找到了新就业空间。
回望来时路,从简陋的农家乐,到零星出现的精品民宿,再到集群化发展、专业管家打理的民宿,这些年来,德清民宿产业呼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写下了高质量发展的轨迹,也成为助推农民增收、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这些只是浙江各级人大助力产业发展的缩影。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每一次调研、每一条建议、每一项监督,都如同汩汩清泉,汇聚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浙江各级人大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当好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经济活力的“守护者”,一路繁花相送,让浙江经济生机无限。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