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南昌市西湖区:履职为民 守护烟火里的幸福西湖
通讯员 喻辉云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周誉东
西湖区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主城区,是八一军旗升起地、江右商帮发源地、豫章文化聚集地,素有“千年南昌看西湖”的美誉。进入新时代,西湖区聚焦楼宇经济、数字经济、文旅商贸等重点行业,着力打造赣鄱大地上的服务业强区、百姓烟火里的幸福西湖。
近年来,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扎实深化拓展人大代表“两个联系”,着力引导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为千年西湖焕发新光彩注入强劲动力。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2025年3月,新修改的代表法明确,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密切同代表的联系。
西湖辖区现有8名省人大代表、40名市人大代表、228名区人大代表,如何密切同代表的联系,是区人大常委会履职的重中之重。
经过探索,区人大常委会明确,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固定联系5名区人大代表,每位区人大代表固定联系10名选民,重点围绕“六个一”即“开展一次政策宣讲、深入一次专题调研、收集一次民情民意、参与一次社会治理、帮扶一名困难选民、撰写一条意见建议”开展走访联系活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共走访联系代表110余人次,人大代表走访联系选民13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目前已推动解决160余条。
“在哪里进站履职?”“参加过‘幸福圆桌会’吗?”“听到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什么?”这是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闵员根走访联系人大代表时问得最多的三个问题。
在闵员根联系的代表中,有用“医者之心”履“代表之责”的省人大代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雪梅,有“使命在肩 履职为民”的市人大代表、西湖区教体系统代表廖小兵,有用快递联通万家的区人大代表、江西龙河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小凤……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闵员根说,“代表能积极履职,能反映群众的急难愁盼,就能为建设幸福西湖凝聚力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何将代表们收集到的民情民意转化为城市治理的良计良策,是西湖区人大常委会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重要命题。
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幸福圆桌会 人民来作主”基层治理机制。该机制聚焦居民群众需求,依托人大代表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通过挂点领导干部、辖区人大代表、单位代表与居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参与,搭建议事协商平台,把话筒交给居民,让居民提问题、说建议。今年以来,共有100余名人大代表参加“幸福圆桌会”,参与收集、反馈群众意见建议280余条,把老百姓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化解在“家门口”。
西湖区人大代表刘红菊在走访群众时发现很多居民喜欢养花,但养花器皿多样而且摆放杂乱无章,既不美观也影响卫生,更难以管理。
“这个问题看似很小,实际上关乎老百姓居住环境的改善。”刘红菊将打造“花园式小区”的议题提上每月在社区开展的“幸福圆桌会”,得到了居民的积极响应。
送花籽、花盆,请专业人员教大家养花,请居民认养花箱花坛……在老党员的组织下,居民们把整个社区“打扮”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该社区被评为江西省五星级“幸福社区”。
西湖区九洲高架桥有着缓解分流南昌市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重要作用,但是,其桥下空间曾碎石堆积、荒草丛生,被视为美丽城市的“边角料”。
“明明处在城市显眼位置,又在交通要道上,每天上下班还要绕行,真是不好看又不方便!”在一次走访中,西湖区人大代表岳喜坚获悉民众心声,其后,他继续走访周围社区,广泛收集民意,提出重塑高架桥下空间、完善设施便民惠民的建议。
该建议被政府采纳,历经数月精心打造,九洲桥下运动空间暨九洲高架便民服务设施提升项目正式完工建成,于7月12日全面投入运营。如今,这处融合运动、休闲、娱乐与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空间,不仅盘活了857米桥下“金边银角”,更成为南昌市西湖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生动注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起点上,南昌市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植根于千年城脉的深厚土壤,聚焦民心所向、发展所需,进一步激发人大代表履职活力,拓宽民主实践路径,让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紧密、互动更顺畅、成效更彰显,继续书写履职为民、服务发展的崭新篇章。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