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襄阳:代表工作“三聚焦” 绘就发展新图景
通讯员 郭磊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襄阳自古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冲,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还是楚文化、汉水文化、三国文化孕育发轫地。如今,襄阳扛牢省域副中心城市使命责任,为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书写了奋进答卷。
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人大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动员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襄阳实践,为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作出人大贡献。
聚焦大局所需 靶向发力促发展
谷城县紫金镇第四人大代表小组的代表们在深入百姓走访时,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如何让茶产业重振雄风、再现辉煌。为找准症结,代表小组远赴宜昌、恩施学习,近往五山镇取经,同时走访镇内几家茶厂,多次召集茶商、茶农等各方参加“茶园会”、“场房会”,分析茶产业没落症结所在,并及时向镇政府提出意见建议。
在代表小组的积极建言和各方推动下,紫金镇茶产业活力逐步显现。从新上生产线实现茶叶由手采到机采并提升制茶工艺,让茶农得到真正实惠,到加强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茶叶由低价滞销到供不应求,处处彰显出人大作为。
“通过开展专业代表小组活动,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能够更准确地发现问题、形成建议,帮助行业解决普遍性问题。”襄阳市人大代表张勇军介绍。在参加“金融助推民企发展”代表小组活动时,他了解到部分企业有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代表小组协调推动,及时助力企业解决相关难题。
近年来,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依托遍布城乡的人大代表小组,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开展丰富多彩的代表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同时,按照“小型、专业、高效”的原则,组建财政、农业农村、教科文卫等7个专业代表小组,充分发挥各专业代表小组的专业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有效助力高质量发展。
聚焦群众所盼 小阵地撬动大民生
“以前站是站,点是点,收集立法意见跟代表联络群众,各是各的主题、各搞各的活动。现在站点融合后,收集民意、征集立法建议和社会建设观察,都在一个阵地,居民有啥需要,来了都能直奔主题,代表们能劲往一处使,真正形成‘1+1>2’的聚合效应。”襄阳市人大代表王遵义介绍,高庄社区作为首批“一站两点”融合建设示范点,充分发挥全市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的优势,广泛收集群众立法意见建议550多条,同时,上报社会建设观察意见80多条,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多件。
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在符合条件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社会建设观察点,通过平台互补、队伍共建、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民情民意调研分析和反馈处理机制,推动实现“站点融合”。将“一站两点”打造成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落地落实的观察窗口、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一线阵地以及根植基层的民意表达平台。
随着“一站两点”融合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下沉社区,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随着一件件民生“关键小事”得到解决,“站点融合”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赢得了广泛认可和好评。
聚焦特色所系 实打实解决文旅难题
“管家巷的开街,给襄阳古城的旅游添了一把‘火’,但停车难、交通难、如厕难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多位人大代表了解到,随着游客的增多,襄阳古城的历史文化街区管家巷周边乃至整个古城片区面临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代表们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实地调研,与社区工作人员、群众和游客“面对面”交流,共商对策。之后,古城管委会、城管执法、公安交警等部门迅速完善措施,推进建议办理,问题得到高质高效解决。
“增设旅游大巴免费停车泊位,古城及周边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在假期免费提供车位,有效激活闲置停车资源,实施临时性交通管制措施,城管部门在管家巷增设移动公厕等,游客纷纷为这一系列务实举措和暖心服务点赞。”参与了这一代表活动的全国人大代表李静介绍。
如今,管家巷人气持续火爆、热度不减,赢得“街不长但文化远,巷不宽但烟火浓,店不大但味道足”的美誉,成为襄阳文旅的闪亮新名片。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