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北州:代表履职从有阵地迈向高效能
通讯员 赵志花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李小健
“有了‘两室一平台’这个履职阵地,再加上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我们联系群众更紧密、回应诉求更及时,履职的底气和实效都大幅提升了。”海北州人大代表郭永光谈及履职新变化时,言语间满是获得感。近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强制度建设,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推动代表履职从有阵地迈向高效能,民生服务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作为”的深刻转变。
畅通民意渠道,诉求快速落地
当下“线下实体+线上平台”双轨并行,正成为海北州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代表联络室、活动室里,“村民说事”、“喧板来”、“五级人大代表进两室”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让群众的“急难愁盼”能面对面讲给代表听;网络履职平台上,实时互动打破时空限制,民意诉求“一键直达”。
这套渠道的核心,在于“民意收集、分析研判、分级处置、跟踪督办、效果评估”的完整闭环。群众诉求经代表传递后,直达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形成“受理即办”的高效响应。在海晏县西海镇,德吉花园等小区内的线路如同空中“蜘蛛网”,既影响市容市貌,也存在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州人大代表、西海镇城西社区主任邢爱琼实地调研后,提交建议。州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积极督办,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对辖区内11个小区137栋居民楼、21条重点路段线路进行整治,累计捆扎、拆除光缆线路2400余条80余公里,得到代表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在祁连县野牛沟乡,针对代表反映的达玉村村级道路建设项目施工进度滞后问题,通过人大交办单、政府督办会、施工方承诺书的三方联动,10天内推动工程效率提升40%,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民意不落空”的速度。
构建制度体系,护航代表履职
标准化的制度体系,为基层人大工作高效运行装上了“稳定器”。州人大常委会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人大代表履职、主席团职责等内容,规范请示报告制度和细化履职办法,让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例如,代表履职“双档案”制度让履职过程可溯可查:电子档案实时更新履职数据,文书档案记录建议办理全流程,线上线下相互补充,既动态反映代表担当作为,又为年度考评提供详实依据。2024年,全州代表履职参与率从83%提升至92%,生动体现了制度效能。
“2024年我村争取到项目资金456.85万元,建成了林麝养殖基地并引入30只林麝,移民搬迁项目已经落地敲定,将于2025年全面实施……”在门源县碱沟村的代表活动室,镇人大代表、碱沟村党支部书记翟满仓向选民代表述职。人大代表年终向选民述职机制的落实,让代表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推动民生服务始终贴着群众需求走。
精准服务民生,展现蓬勃生机
民意渠道畅通、制度体系完备,助力民生服务的精准度和质效不断提升。
祁连县推行的重点建议“双领衔督办”机制,由县委书记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联合“挂帅”,聚焦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大民生项目实施等建议办理,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解决生态治理、“图斑”整治等突出问题43项。
海晏县利用微信小程序线上记录平台,让代表履职监督插上数字化翅膀。代表实时反映情况问题,群众诉求线上直达,相关部门线下快速督办,结果及时反馈,取得良好效果。比如,去年冬季强降雪期间,代表通过平台反映群众对火车站至镇区公交的迫切需求,相关部门迅速优化线路、增加班次,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
截至目前,海北州各级人大收集意见建议1223件,推动解决民生实事526件,化解矛盾纠纷541起,群众满意度持续增强,这充分激发了人大代表的履职积极性,展现了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蓬勃生机与实践成效。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