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突出质量 办好每一件代表建议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赵祯祺
8月2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通报了今年代表建议办理进展情况。
建议答复完成率91%,总体进度较好
代表建议是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传递着人民呼声,凝聚着人民期盼。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胸怀“国之大者”,依法提出建议9160件,交由211家承办单位研究办理。
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代表法的规定,有关机关、组织应当认真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并自交办之日起三个月内答复;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自交办之日起六个月内答复。
自3月26日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统一交办代表建议,已经过去5个月的时间,建议办理进度如何?
会议通报显示,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积极研究、认真办理。其中,科技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等单位,已经如期全部办结并答复代表,其他承办建议数量较多的单位也都在抓紧推进。
截至8月1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书面答复意见已完成7333份,完成率91%,协办意见已全部完成,总体进度较好。承办单位的高效办理工作,与相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完善制度机制、压实办理责任、强化督查督办密切相关。
“督”“办”联动,力求“办好一件、解决一片”
重点督办建议是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实的制度性安排,是发挥代表建议服务大局功效的重要抓手。新修改的代表法认真总结20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强化重点督办建议工作。
今年,交由有关部门牵头办理的重点督办建议共23项,涉及代表建议231件,由20家单位牵头办理,全国人大10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督办。
重点督办建议,基本上都是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关注度高、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办理工作中,各部门各方面“督”“办”联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力求“办好一件、解决一片”。
负责督办的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提升“督”的效能。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农业农村委、社会委等积极推进开展督办调研工作,负责同志亲自带队开展督办调研;民委、教科文卫委主动联系有关部门推进办理工作,负责同志牵头召开督办会、座谈会,坚持把督办代表建议同立法、监督工作有效结合;外事委、监察司法委等详细制定督办方案,积极派员参加督办座谈、实地调研;财经委派员参加督办座谈5次、实地调研4次,当面向20余位全国人大代表汇报办理情况;华侨委举行重点督办建议工作推进会;环资委邀请相关建议提出代表作为执法检查组成员。
各牵头办理单位切实履行“牵头”办理责任。民政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10家单位负责同志亲自参加办理工作,面对面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有的单位积极开展调研座谈,与代表深入沟通交流。
例如,今年教育部重点督办建议主题为“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包括10件建议,主要涉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推动青少年心理问题防治。办理期间,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妇联等10家单位认真研究答复,并前往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情况;主持召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座谈会,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结合代表建议和调研成果,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努力将代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关心关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承办单位对于内部重点建议的重视程度、办理力度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部遴选11件建议作为内部办理重点,“一件一策”确定调研座谈或上门沟通的计划安排;中央空管办、中国民航局等在内部重点建议办理中主动调研、走访代表,深入交换意见、回应关切。
办好代表建议,让“良言”变“良方”
办好代表建议,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支持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政府部门履职尽责能力的试金石。
新修改的代表法进一步完善代表建议的交办和报告制度、代表建议督办机制等,为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
结合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各承办单位精心组织开展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求真务实,突出质量,形成了不少新经验、好做法。
“代表关注焦点与卫生健康重点工作高度契合是做好建议办理工作的‘法宝’。”国家卫生健康委坚持系统思维,下力气推进建议转化落实。比如,针对代表高度关注的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将相关建议作为办理重点,强化与相关部门沟通,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结合起来。7月28日,出台育儿补贴制度,面向符合生育政策的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消费,稳增长。
坚持办前、办中、办后“三来往”,退役军人事务部倡导“面对面”,减少“文对文”,扭住建议办理的着力点,突出成果转化。在制定退役军人保障法过程中,广泛听取代表意见,该法共85条,有近20条与代表建议内容直接相关;今年承办的关于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农村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帮扶、伤病残退役军人移交等建议,与年度重点任务紧密相连,达到了建议办理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互促共进的效果。
针对近年来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问题,张连义、邢云堂等18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有关建议。国家消防救援局聚焦解决问题,务求办理实效,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全链条专项整治,加快推动消防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截至今年6月,全国每月每百万辆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由整治前5.6起下降至2起左右。
交通运输部针对建议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坚持督帮一体,做到同题共答;商务部不断完善“分管部领导深度参与—办公厅狠抓督查—司局一把手全面负责—分管司领导具体协调—承办处室专人办理”的分级责任制;公安部今年在电话、短信、微信等线上联络的基础上,主动拓展听取代表意见的渠道,采取邀请座谈、共同调研等“面对面”交流方式,听取代表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坚持复文五级联审制度,以退回重办和予以通报等方式提高建议答复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各承办单位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任务,认真研究、深入挖掘代表建议中的真知灼见,助推代表反映的社情民意更好融入国家大政方针。通过办理一件建议,解决一批类似问题,推进一个方面工作。
信息化建设提升代表建议工作质效
在线提交建议,实时掌握办理动态,及时了解知情知政信息……截至8月15日,70家承办单位已上传3717件代表建议答复电子版,占已答复件的51%,较去年同期数据增加了12个百分点。
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提质增效。代表建议办理完成后,承办单位通过信息化平台上传答复电子版,代表们可以第一时间收到答复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办理效率。据统计,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科技部、金融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60多家单位,除少数涉密答复无法上传外,其余已办结建议的答复电子版已全部上传信息化平台。
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继续按照“一建议一群组”搭建代表建议工作政务微信群,承办单位积极利用平台联系渠道,推动代表参与建议办理工作更深入。不少代表通过平台直接反馈对办理和答复的意见,比如,自然资源部开通平台有效账号38个,龚绪龙、李玉梅等代表通过平台对其办理工作进行了积极反馈;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推进信息化平台的部署应用,定期通过平台了解代表反馈意见情况,及时主动做好服务。
新修改的代表法规定,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工作情况,提供信息资料,保障代表的知情权。
贯彻落实新修改的法律,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平台发布委“三定”方案、卫生健康热点问题答复口径、卫生健康优秀建议复文选编等资料供代表参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单位积极探索在平台发布电子版材料,服务代表及时、便捷了解掌握相关领域情况,为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更好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提供便利条件。
按照交办通知的要求,今年的代表建议中,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至迟不得晚于9月26日前答复代表。
会议指出,各承办单位根据办理进展,对于已经完成答复工作的,继续加强与代表沟通,听取代表的反馈意见;对于尚未办结的,抓紧时间,尽快办理、答复代表,并在信息化平台指定路径上传电子文档。同时,建立跟踪落实机制,逐一推进,推动建议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真正把建议办理工作转换为改进工作、深化改革的务实举措。
会议强调,要稳中求进推动今年的建议办理工作提质增效、推动代表法全面有效实施,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谋好篇广泛汇聚智慧力量。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